成语解释、出处

  • 登高一呼【dēng gāo yī hū】

    成语解释: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

    成语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成语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

    成语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成语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 湖光山色【hú guāng shān sè】

    成语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 欢呼雀跃【huān hū què yuè】

    成语解释: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 欢欣若狂【huān xīn ruò kuáng】

    成语解释: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吴玉章《辛亥革命》:“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

  • 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

    成语解释: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

  •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成语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游山玩水【yóu shān wán shuǐ】

    成语解释: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 愁眉苦脸【chóu méi kǔ liǎn】

    成语解释: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 欢喜若狂【huān xǐ ruò kuáng】

    成语解释:欢喜:高兴的样子。高举得象发狂一样。

    成语出处: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 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

    成语解释: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 名胜古迹【míng shèng gǔ jī】

    成语解释: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

  • 曲径通幽【qū jìng tōng yōu】

    成语解释: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肝肠寸断【gān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比喻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 入乡随俗【rù xiāng suí sú】

    成语解释: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