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而不伤【āi ér bù shāng】

    成语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哀感中年【āi gǎn zhōng nián】

    成语解释: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 爱屋及乌【ài wū jí wū】

    成语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 爱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

    成语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 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

    成语解释: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勃然大怒【bó rán dà nù】

    成语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成语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 不足为奇【bù zú wéi qí】

    成语解释: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成语出处:宋·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 操之过急【cāo zhī guò jí】

    成语解释:操:做,从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成语出处:《汉书·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 ,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操之急也。”

  • 痴男怨女【chī nán yuàn nǚ】

    成语解释: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 触景生情【chù jǐng shēng qíng】

    成语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 辞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 词不逮理【cí bù dài lǐ】

    成语解释: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 词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 惨绿愁红【cǎn lü chóu hóng】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 愁红惨绿【chóu hóng cǎn lü】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辛弃疾《鹧鸪天·赋牡丹》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

  • 愁红怨绿【chóu hóng yuàn lǜ】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 大惊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

    成语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大失所望【dà shī suǒ wàng】

    成语解释: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动之以情【dòng zhī yǐ qíng】

    成语解释: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松口。”

  • 睹物兴情【dǔ wù xīng qíng】

    成语解释: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 多愁善感【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语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多情善感【duō qíng shàn gǎn】

    成语解释: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多情多感【duō qíng duō gǎn】

    成语解释:感情丰富,容易伤感。同“多情善感”。

    成语出处:宋·蔡伸《柳梢青》词:“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 儿女心肠【ér nǘ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 法不徇情【fǎ bù xùn qíng】

    成语解释: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抚景伤情【fǔ jǐng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三折:“登高望远,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处处洒穷途之泣。”

  • 覆水难收【fù shuǐ nán shōu】

    成语解释: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 飞眼传情【fēi yǎn chuán qíng】

    成语解释: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我们也少不得对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说我们飞眼传情了,少不得更亲近点。”

  • 凤协鸾和【fèng xié luán hé】

    成语解释: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