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成语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

    成语解释: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人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 凤管鸾箫【fèng guǎn luán xiāo】

    成语解释:笙箫之乐的美称。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六回:“听一派凤管鸾箫,见一簇翠围珠绕。”

  • 观过知仁【guān guò zhī rén】

    成语解释: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

    成语解释: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剖腹藏珠【pōu fù cáng zhū】

    成语解释: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 剖蚌求珠【pōu bàng qiú zhū】

    成语解释: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 人老珠黄【rén lǎo zhū huáng】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成语出处:清·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

    成语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成语出处:《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 五彩缤纷【wǔ cǎi bīn fēn】

    成语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 五光十色【wǔ guāng shí sè】

    成语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 一字一珠【yī zì yī zhū】

    成语解释: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成语出处: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啭喉疑是击珊瑚。”

  • 以珠弹雀【yǐ zhū tán què】

    成语解释: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珠宫贝阙【zhū gōng bèi què】

    成语解释: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 珠联璧合【zhū lián bì hé】

    成语解释: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 珠围翠绕【zhū wéi cuì rào】

    成语解释: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依旧有翠绕珠围。”

  • 朱盘玉敦【zhū pán yù duì】

    成语解释: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成语出处:《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

  • 珠沉沧海【zhū chén cāng hǎi】

    成语解释: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

    成语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师阃宾贤》:“珠沉沧海,玉韫荆山,剑秽黄埃,奇韬远略运灵台,长狐封豕谁无赖。”

  • 字字珠玑【zì zì zhū jī】

    成语解释: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 字字珠玉【zì zì zhū yù】

    成语解释: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邯郸记·赠试》:“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资金,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 宝珠市饼【bǎo zhū shì bǐng】

    成语解释:拿珍珠换饼。比喻杜绝贪心。

    成语出处:唐·皇甫端《原化记·贺知章》:“贺知章尝谒卖药王老,问黄白术,持一大珠遗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饼与贺食。贺心念宝珠何以市饼,老叟乃曰:‘悭吝未除,术何由成?’”

  • 不懂装懂【bù dǒng zhuāng dǒng】

    成语解释: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成语出处: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王朔《我是你爸爸》

  • 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璀璨夺目【cuǐ càn duó mù】

    成语解释: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成语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三卷:“玉山宝带,尽壁寸珠,璀璨夺目。”

  • 翠绕珠围【cuì rào zhū wéi】

    成语解释: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依旧有翠绕珠围。”

  • 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

    成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米珠薪桂【mǐ zhū xīn guì】

    成语解释: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 明珠暗投【míng zhū àn tóu】

    成语解释: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成语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 明珠弹雀【míng zhū tán què】

    成语解释: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成语出处:汉·扬雄《太玄经·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 涎玉沫珠【xián yù mò zhū】

    成语解释: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成语出处: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

    成语解释: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 遗珠弃璧【yí zhū qì bì】

    成语解释: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成语出处: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 以假乱真【yǐ jiǎ luàn zhēn】

    成语解释:以:用;乱:混乱。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 贝阙珠宫【bèi què zhū gōng】

    成语解释: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