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床上安床【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

    成语解释:比喻不必要的重复。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晋魏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豆萁燃豆【dòu qí rán dòu】

    成语解释:比喻兄弟相残。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防不胜防【fáng bù shèng fáng】

    成语解释: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 冠上加冠【guān shàng jiā guān】

    成语解释:比喻不恰当的多余的行动。

    成语出处:清 赵翼《陔馀丛考 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 国将不国【guó jiāng bù guó】

    成语解释: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 话中有话【huà zhōng yǒu huà】

    成语解释: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 见所未见【jiàn suǒ wèi jiàn】

    成语解释: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

  • 将门有将【jiàng mén yǒu jiàng】

    成语解释: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成语出处:《南史·王镇恶传》:“旦谓诸佐曰:‘镇恶,王猛孙,所谓将门有将。’”

  •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成语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举不胜举【jǔ bù shèng jǔ】

    成语解释: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 难乎其难【nán hū qí nán】

    成语解释:指非常困难。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5回:“但一说到办法,就是难乎其难。”

  • 年复一年【nián fù yī nián】

    成语解释: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 亲上做亲【qīn shàng zuò qīn】

    成语解释: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

  • 忍无可忍【rěn wú kě rěn】

    成语解释: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 日甚一日【rì shèn yī rì】

    成语解释:一天比一天厉害。

    成语出处:《新唐书 独孤及传》:“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数不胜数【shǔ bù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成语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 痛定思痛【tòng dìng sī tòng】

    成语解释: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头上安头【tóu shàng ān tóu】

    成语解释:比喻多余和重复。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宋·黄庭坚《拙轩颂》:“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天外有天【tiān wài yǒu tiān】

    成语解释: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成语出处:《敦煌曲·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 微乎其微【wēi hū qí wēi】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成语出处:《尔雅·释训》:“式微式微者,微微微者也。”

  • 为所欲为【wéi suǒ yù wéi】

    成语解释: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隋书·天文志上》:“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 闻所未闻【wén suǒ wèi wén】

    成语解释: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成语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 屋下架屋【wū xià jià wū】

    成语解释: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谚氏家训·序致》:“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相门有相【xiàng mén yǒu xiàng】

    成语解释: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成语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 玄之又玄【xuán zhī yòu xuán】

    成语解释: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成语出处:《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贼喊捉贼【zéi hǎn zhuō zéi】

    成语解释: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成语出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 梦中说梦【mèng zhōng shuō mèng】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九六:“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 衣锦褧衣【yì jǐn jiǒng yī】

    成语解释: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成语出处:《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又《诗·郑风·丰》:“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 日复一日【rì fù yī rì】

    成语解释: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 神乎其神【shén hū qí shén】

    成语解释: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成语出处:《庄子·天地》:“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 新益求新【xīn yì qiú xīn】

    成语解释: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成语出处:清·王韬《练水师》:“西国船制,日有变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 节中长节【jié zhōng zhǎng jié】

    成语解释:节:竹节。枝节中又长出枝杈。比喻在已有的情节中又生出新的情节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十出以后,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 眉下添眉【méi xià tiān méi】

    成语解释:在眉毛下面再画一道眉。比喻多余重复

    成语出处:明·李贽《四书评·大学》:“则第一章释‘明明德’,第二章释‘新民’,是本来已释过了,何必又释‘本末’?无乃眉下添眉耶?”

  • 美益求美【měi yì qiú měi】

    成语解释:益:更。美上更加求美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警世钟》:“一切陆军、海军、政治、工艺,无不美益求美,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