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心神恍惚【xīn shén huǎng hū】

    成语解释: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

    成语解释: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 心驰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

    成语解释:驰:奔驰。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成语出处:《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 怏怏不乐【yāng yāng bù lè】

    成语解释: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成语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 依依不舍【yī yī bù shě】

    成语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 意气风发【yì qì fēng fā】

    成语解释: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义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

    成语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 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

    成语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成语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忧心如焚【yōu xīn rú fén】

    成语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 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

    成语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暴跳如雷【bào tiào rú léi】

    成语解释: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 悲喜交集【bēi xǐ jiāo jí】

    成语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成语出处:《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 悲不自胜【bēi bù zì shèng】

    成语解释: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 悲愤填膺【bēi fèn tián yīng】

    成语解释: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中。

    成语出处:清 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 惊喜交集【jīng xǐ jiāo jí】

    成语解释:交集: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 眉飞色舞【méi fēi sè wǔ】

    成语解释: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ù lè】

    成语解释: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 面红耳赤【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语解释: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 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成语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喜上眉梢【xǐ shàng méi shāo】

    成语解释: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 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乐不可支【lè bù kě zhī】

    成语解释: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成语出处:《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 乐以忘忧【lè yǐ wàng yōu】

    成语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落落大方【luò luò dà fāng】

    成语解释: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

    成语解释: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 失魂落魄【shī hún luò pò】

    成语解释: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 神采飞扬【shén cǎi fēi yáng】

    成语解释: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 痛快淋漓【tòng kuài lín lí】

    成语解释:淋漓:心情舒畅。形容非常痛快。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3回:“买了一票砖,害得人家一个痛快淋漓。”

  • 喜笑颜开【xǐ xiào yán kāi】

    成语解释: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穿过牌楼,人来人往,莫不喜笑颜开。”

  • 心慌意乱【xīn huāng yì luàn】

    成语解释: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 心平气和【xīn píng qì hé】

    成语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成语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 左顾右盼【zuǒ gù yòu pàn】

    成语解释: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成语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 悲喜交加【bēi xǐ jiāo jiā】

    成语解释:交加:聚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意为纠结。一边开心,一边难过。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且说胡小记与艾虎认着表亲,悲喜交加。”

  • 憨态可掬【hān tài kě jū】

    成语解释:憨态:质朴,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也作“憨状可掬”。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