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怒气冲天【nù qì chōng tiān】

    成语解释:怒气部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 平心静气【píng xīn jìng qì】

    成语解释: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 捧腹大笑【pěng fù dà xiào】

    成语解释: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成语出处: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

  • 七上八下【qī shàng bā xià】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气宇轩昂【qì yǔ xuān áng】

    成语解释: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 前仰后合【qián yǎng hòu hé】

    成语解释: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 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成语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容光焕发【róng guāng huàn fā】

    成语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柔肠寸断【róu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成语出处:清·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

    成语解释: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 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痛哭流涕【tòng kū liú tì】

    成语解释: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 痛不欲生【tòng bù yù shēng】

    成语解释: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成语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威风凛凛【wēi fēng lǐn lǐn】

    成语解释: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 喜不自胜【xǐ bù zì shèng】

    成语解释: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 喜形于色【xǐ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成语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成语解释: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心安理得【xīn ān lǐ dé】

    成语解释: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 心胆俱裂【xīn dǎn jù liè】

    成语解释: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 心烦意乱【xīn fán yì luàn】

    成语解释: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成语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心潮澎湃【xīn cháo péng pài】

    成语解释: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成语出处: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 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

    成语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心乱如麻【xīn luàn rú má】

    成语解释: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成语出处:元·五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 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成语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gē】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心如刀绞【xīn rú dāo jiǎo】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心如死灰【xīn rú sǐ huī】

    成语解释: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心有余悸【xīn yǒu yú jì】

    成语解释: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成语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 心猿意马【xīn yuán yì mǎ】

    成语解释: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 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

    成语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

    成语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