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黯然伤神【àn rán shāng shén】

    成语解释: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暗淡无光【àn dàn wú guāng】

    成语解释: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 百结愁肠【bǎi jié chóu cháng】

    成语解释:指愁绪如结无法解开。

    成语出处:宋·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词:“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 惙怛伤悴【chuò dá shāng cuì】

    成语解释:惙怛:忧伤的样子;伤悴:悲愁。形容非常忧伤、悲愁。

    成语出处:《后汉书·梁鸿传》:“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 惨然不乐【cǎn rán bù lè】

    成语解释:表情凄楚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

  • 茶饭无心【chá fàn wú xīn】

    成语解释: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 愁山闷海【chóu shān mèn hǎi】

    成语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 忽忽不乐【hū hū bù lè】

    成语解释: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 回肠寸断【huí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形容极端悲苦、忧伤。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诘病》:“我发短回肠寸断,眼昏眵泪双淹。”

  • 咳声叹气【h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 弄月嘲风【nòng yuè cháo fēng】

    成语解释: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愁云惨雾【chóu yún cǎn wù】

    成语解释: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成语出处:宋·释道源《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时有圆应长者,出众作礼问曰:‘云愁雾惨,大众呜呼,请师一言,未在告别。’”

  • 愁肠百结【chóu cháng bǎi jié】

    成语解释:愁肠:忧愁的心肠。百结:极多的结头。忧愁苦闷的心肠好象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愁肠百结虚成着,口口口行没处论。”

  • 旧恨新愁【jiù hèn xīn chóu】

    成语解释:新的愁苦和以前未排解的苦闷。

    成语出处:宋·向滈《如梦令·道人书郡楼》词:“旧恨新愁无际,近水远山都是,西北有高楼,正好行藏独倚。”

  • 坐卧不宁【zuò wò bù níng】

    成语解释: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 云愁雾惨【yún chóu wù cǎn】

    成语解释:愁苦凄惨的云雾。因心中愁惨,看外景也带上了情感色彩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林阳山峰院志端禅师》:“云愁雾惨,大众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