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成语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成语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成语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 皆大欢喜【jiē dà huān xǐ】

    成语解释:人人都高兴满意。

    成语出处:《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 金刚怒目【jīn gāng nù mù】

    成语解释: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哭笑不得【kū xiào bù dé】

    成语解释: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成语出处:元·高安得《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 梨花带雨【lí huā dài yǔ】

    成语解释: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成语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 七情六欲【qī qíng liù yù】

    成语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ìn】

    成语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成语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 闻过则喜【wén guò zé xǐ】

    成语解释: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 五十步笑百步【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成语解释: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笑逐颜开【xiào zhú yán kāi】

    成语解释: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 新亭对泣【xīn tíng duì qì】

    成语解释: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成语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gē】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兴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 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成语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怡然自得【yí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 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

    成语解释: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义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

    成语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 插科打诨【chā kē dǎ hùn】

    成语解释: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 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

    成语解释: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成语出处:《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

  • 眉飞色舞【méi fēi sè wǔ】

    成语解释: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 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成语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成语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 嗤之以鼻【chī zhī yǐ bí】

    成语解释: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成语出处:《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 鬼哭神嚎【guǐ kū shén háo】

    成语解释: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