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闲自在【ān xián zì zài】

    成语解释: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东涂西抹【dōng tú xī mǒ】

    成语解释: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 瞽言妄举【gǔ yán wàng jǔ】

    成语解释: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成语出处:《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 和而不同【hé ér bù tóng】

    成语解释: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鸿鳦满纸【hóng yǐ mǎn zhǐ】

    成语解释:形容书写潦草,随意涂抹。亦作“鸿乙满纸”。

    成语出处:

  • 解衣般礴【jiě yī bān bó】

    成语解释: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有一吏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舐笔和墨,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 《庄子·田子方》

  • 解衣槃磅【jiě yī pán páng】

    成语解释: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成语出处:

  • 酒后茶余【jiǔ hòu chá yú】

    成语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 酒余茶后【jiǔ yú chá hòu】

    成语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 阔步高谈【kuò bù gāo tán】

    成语解释: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 口不择言【kǒu bù zé yán】

    成语解释: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成语出处:《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 临财不苟【lín cái bù gǒu】

    成语解释: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 朗月清风【lǎng yuè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成语出处: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琳琅触目,朗月清风。”

  • 漫不加意【màn bù jiā yì】

    成语解释:犹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俱涂饰草率,皆李永贞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 品头论足【pǐn tóu lùn zú】

    成语解释: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同“品头题足”。

    成语出处: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 品头题足【pǐn tóu tí zú】

    成语解释: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 千里一曲【qiān lǐ yī qǔ】

    成语解释: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成语出处:《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 轻口轻舌【qīng kǒu qīng shé】

    成语解释: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你不理他便罢,不要十分轻口轻舌的冲撞他。”

  • 清风朗月【qīng fēng lǎng yuè】

    成语解释: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同“清风明月”。

    成语出处: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 率尔成章【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

  • 说东谈西【shuō dōng tán xī】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同“说东道西”。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 随高就低【suí gāo jiù dī】

    成语解释:犹言可高可低,随便怎样。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浮山远禅师法嗣·衡岳奉能禅师》:“苦乐共性,随高就低。”

  • 天马行空【tiān mǎ xíng kōng】

    成语解释: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成语出处: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 无拘无束【wú jū wú shù】

    成语解释: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 无忧无虑【wú yōu wú lǜ】

    成语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 闲情逸致【xián qíng yì zhì】

    成语解释: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 逍遥自得【xiāo yáo zì dé】

    成语解释: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逍遥自在【xiāo yáo zì zài】

    成语解释: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 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

    成语解释: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信笔涂鸦【xìn bǐ tú yā】

    成语解释: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成语出处:唐·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 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

    成语解释: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成语出处:《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 逍遥物外【xiāo yáo wù wài】

    成语解释:指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 啸傲湖山【xiào ào hú shān】

    成语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成语出处:姚华《曲海一勺》:“折揽胜登临,亦传啸傲湖山之作。”

  • 啸傲风月【xiào ào fēng yuè】

    成语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成语出处:茅盾《夜读偶记》五:“他们都是些逃避现实的无病呻吟的梦想家,或者是啸傲风月的隐士。”

  • 信步而行【xìn bù ér xíng】

    成语解释: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成语出处:宋·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