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蔼然可亲【ǎi rán kě qīn】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小江的性子,在家里虽然倔强,见了外面的朋友也还蔼然可亲。”

  • 搏牛之虻【bó niú zhī méng】

    成语解释: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露锋芒【bù lù fēng máng】

    成语解释: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 不伦不类【bù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成语出处: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 不怀好意【bù huái hào yì】

    成语解释:怀:包藏。没安好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城狐社鼠【chéng hú shè shǔ】

    成语解释: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 鸱鸦嗜鼠【chī yā shì shǔ】

    成语解释: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 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 串通一气【chuàn tōng yī qì】

    成语解释: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 床下牛斗【chuáng xià niú dòu】

    成语解释: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成语出处:《晋书·殷仲堪传》:“仲堪父尝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

  • 椎牛飨士【chuí niú xiǎng shì】

    成语解释: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成语出处:《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 吃里扒外【chī lǐ pá wài】

    成语解释: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 答非所问【dá fēi suǒ wèn】

    成语解释: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 大材小用【dà cái xiǎo yòng】

    成语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成语出处:《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 带牛佩犊【dài niú pèi dú】

    成语解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成语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 胆小如鼠【dǎn xiǎo rú shǔ】

    成语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成语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掉头鼠窜【diào tóu shǔ cuàn】

    成语解释: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成语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 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成语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胆小如鼷【dǎn xiǎo rú xī】

    成语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成语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 东拼西凑【dōng pīn xī còu】

    成语解释: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带了秦钟到代儒家来拜见。”

  • 恶贯满盈【è guàn mǎn yíng】

    成语解释:贯:穿线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放牛归马【fàng niú guī mǎ】

    成语解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风马牛不相及【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成语解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奉头鼠窜【fèng tóu shǔ cuàn】

    成语解释: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成语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 各行其是【gè xíng qí shì】

    成语解释: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

  • 孤雏腐鼠【gū chú fǔ shǔ】

    成语解释: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剜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后汉书·窦宪传》:“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 官仓老鼠【guān cāng láo shǔ】

    成语解释:官仓:放公粮的地方。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

    成语出处:唐·曹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 归马放牛【guī mǎ fàng niú】

    成语解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过街老鼠【guò jiē lǎo shǔ】

    成语解释: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

  • 改恶从善【gǎi è cóng shàn】

    成语解释: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

    成语出处:《飞龙全传》二十一回:“应该隐姓埋名,改恶从善,才是正理。”

  • 狗盗鼠窃【gǒu dào shǔ qiè】

    成语解释: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 狗偷鼠窃【gǒu tōu shǔ qiè】

    成语解释: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同“狗盗鼠窃”。

    成语出处: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无赖之人也。”

  • 狗头鼠脑【gǒu tóu shǔ nǎo】

    成语解释:比喻奴才相。

    成语出处:《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