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十恶不赦【shí è bù shè】

    成语解释: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成语出处:《隋书·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条:……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 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

    成语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 首屈一指【shǒu qū yī zhǐ】

    成语解释: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成语出处: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 水性杨花【shuǐ xìng yáng huā】

    成语解释: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头角峥嵘【tóu jiǎo zhēng róng】

    成语解释: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

  • 无出其右【wú chū qí yòu】

    成语解释: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成语出处:《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如见与语,汉庭臣无能出其右者。”

  • 行尸走肉【xíng shī zǒu ròu】

    成语解释: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成语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成语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成语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成语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 一代风流【yī dài fēng liú】

    成语解释: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后山诗注·丞相温公挽词》:“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 一世龙门【yī shì lóng mén】

    成语解释: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成语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志士仁人【zhì shì rén rén】

    成语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卓尔不群【zhuó ěr bù qún】

    成语解释: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 坐怀不乱【zuò huái bù luàn】

    成语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 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

    成语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不同流俗【bù tóng liú sú】

    成语解释: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 不忘沟壑【bù wàng gōu hè】

    成语解释: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 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

    成语解释: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宠辱不惊【chǒng rǔ bù jīng】

    成语解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成语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 高山景行【gāo shān jǐng xíng】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情远致【gāo qíng yuǎn zhì】

    成语解释: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成语出处:《晋书·孙绰传》:“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

  • 进种善群【jìn zhǒng shàn qún】

    成语解释:指提高民族素质。

    成语出处: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 满腹经纶【mǎn fù jīng lún】

    成语解释: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成语出处:《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 明德惟馨【míng dé wéi xīn】

    成语解释: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成语出处:《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铁中铮铮【tiě zhōng zhēng zhēng】

    成语解释: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 玉洁冰清【yù jié bīng qīng】

    成语解释: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成语出处:汉·桓谭《新论·妄瑕》:“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

  • 玉洁松贞【yù jié sōng zhēn】

    成语解释: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 云中白鹤【yún zhōng bái hè】

    成语解释: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 德厚流光【dé hòu liú guāng】

    成语解释: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成语出处:《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见危授命【jiàn wēi shòu mìng】

    成语解释: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庸中佼佼【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成语解释: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别出众的。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 狗肉上不了筵席【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

    成语解释:比喻素质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说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让丈夫一人来参加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