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

    成语解释: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 通宵达旦【tōng xiāo dá dàn】

    成语解释: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 铁壁铜山【tiě bì tóng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成语出处: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 铁杵成针【tiě chǔ chéng zhēn】

    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成语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浴血奋战【yù xuè fèn zhàn】

    成语解释: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成语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 玉润冰清【yù rùn bīng qīng】

    成语解释: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成语出处:宋·曾巩《荔支》诗之二:“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

  • 屏气凝神【bǐng qì níng shén】

    成语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 不可动摇【bù kě dòng yáo】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 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

    成语解释: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成语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 刚中柔外【gāng zhōng róu wài】

    成语解释: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成语出处:《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成语解释: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成语出处: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 俭可养廉【jiǎn kě yǎng lián】

    成语解释: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成语出处:《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继晷焚膏【jì guǐ fén gāo】

    成语解释: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精卫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成语解释: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成语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狂风暴雨【kuáng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 囊萤照读【náng yíng zhào shū】

    成语解释: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成语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成语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勤勤恳恳【qín qín kěn kěn】

    成语解释: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 始终不懈【shǐ zhōng bù xiè】

    成语解释:自始自终一直不松懈。

    成语出处:《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同时,我们必须尖锐地指出:‘骄傲自满就是勤学苦练、始终不懈的死敌。’”

  • 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

    成语解释: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 世上无难事【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

    成语解释:天下没有难事。

    成语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 岁寒松柏【suì hán sōng bǎi】

    成语解释: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成语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

    成语解释: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成语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 折节读书【zhé jié dú shū】

    成语解释: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成语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只争朝夕【zhǐ zhēng zhāo xī】

    成语解释: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

    成语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 铮铮铁骨【zhēng zhēng tiě gǔ】

    成语解释: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成语出处: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

  • 铮铮铁汉【zhēng zhēng tiě hàn】

    成语解释: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

    成语出处:孙开泰 孙东《吴起传》第九回:“别看吴锋当初烧人家谷仓的时候是一条死都不怕的铮铮铁汉,可有的时候他简直像个小孩子——哪有热闹往哪钻。”

  • 中流底柱【zhōng liú dǐ zhù】

    成语解释: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 凿壁借光【záo bì jiè guāng】

    成语解释: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成语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铁骨铮铮【tiě gǔ zhēng zhēng】

    成语解释: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成语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5章:“夕阳照红了铁骨铮铮的老人。”

  • 刻苦钻研【kè kǔ zuān yán】

    成语解释: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

    成语出处:《祖冲之》:“敢于推翻前人的错结论,表现了古今杰出科学家所共有的刻苦钻研、坚持真理的精神。”

  • 毫不动摇【háo bù dòng yáo】

    成语解释:丝毫也不会改变意志

    成语出处:毛泽东《愚公移山》:“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