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成语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疾风劲草【jí fēng jìn cǎo】

    成语解释: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 疾风彰劲草【jí fēng zhāng jìn cǎo】

    成语解释: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成语出处:《晋书·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 九死不悔【jiǔ sǐ bù huǐ】

    成语解释: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枯枝败叶【kū zhī bài yè】

    成语解释: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 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成语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成语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 雷打不动【léi dǎ bù dòng】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 临危不惧【lín wēi bù jù】

    成语解释: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履险如夷【lǚ xiǎn rú yí】

    成语解释: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成语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狱囚》:“而从此周道坦坦,履险如夷矣。”

  • 能征惯战【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成语解释: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 宁死不屈【nìng sǐ bù qū】

    成语解释:宁愿死也不屈服。

    成语出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排除万难【pái chú wàn nán】

    成语解释: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成语出处: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

    成语解释: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成语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成语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勤学苦练【qín xué kǔ zh】

    成语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成语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倾耳而听【qīng ěr ér tīng】

    成语解释: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成语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 倾耳注目【qīng ěr zhù mù】

    成语解释: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成语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 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

    成语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 忍辱含羞【rěn rǔ hán xiū】

    成语解释: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成语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成语解释: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杀敌致果【shā dí zhì guǒ】

    成语解释: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 舍死忘生【shě sǐ wàng shēng】

    成语解释: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 始终不渝【shǐ zhōng bù yú】

    成语解释: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始终如一【shǐ zhōng rú yī】

    成语解释: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 视死如归【shì sǐ rú guī】

    成语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誓死不二【shì sǐ bù èr】

    成语解释: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成语出处: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鲁迅《华盖集·夏三虫》

  •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

    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守身如玉【shǒu shēn rú yù】

    成语解释: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 所向无前【suǒ xiàng wú qián】

    成语解释:所向:指军队所指向的地方。军队所指向的地方,没有阻挡。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 铜山铁壁【tóng shān tiě bì】

    成语解释: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成语出处:《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 铜头铁额【tóng tóu tiě é】

    成语解释: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云笈七签》卷一百:“兄弟八十人,铜头铁额。”

  • 唾面自干【tuò miàn zì gān】

    成语解释: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成语出处:《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