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字成语
  2. 带问字的成语
  3. 问在第二个的成语大全

第二个字是问的成语大全列表

  • 第2个字是问的成语    问在第二个的成语解释
  • 不闻  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 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彼难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 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 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 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 三不知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 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 必答  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 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三推  指反复审讯。
  • 如流  答:回答。形容答对流畅
  • 无止境  止境:尽头。学问是没有尽头的
  • 相继  音问:音信。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
  • 杳然  音问:音信。书信收不到,消息也没有
  • 口,口  指内心反复思量,自问自答
  • 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思辨  学习,追究,思考,分辨。指做学问要学习、探究、思考、分辨

第二个字是问的成语接龙、出处

  • 第2个是问的成语接龙    问在第二个的成语出处
  • 不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
  • 皂白  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 彼难  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
  • 决疑  hào wèn jué yí
  • 则裕  《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之学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 三不知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 两绝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 必答  钱宁《圣人》第17章:“他是陈国太史,兼宫中答应,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知识之人,博学得到了有问必答、不问也答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