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字成语
  2. 带只字的成语
  3. 第一个字是只的成语大全

只开头的成语大全列表

  • 第1个字是只的成语    首字只的成语解释
  • 鸡斗酒  斗:酒器。准备好一只鸡,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 鸡絮酒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 轮不返  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轮无反  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言片语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 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 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重衣衫不重人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 此一家,别无分店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轮不反  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无反”。
  • 争旦夕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亦作“只争朝夕”。
  • 字不提  只:一个。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
  • 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 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争朝夕  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 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 知其一,未知其二  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鸡樽酒  指简单的酒菜。同“只鸡斗酒”。
  • 骑不反  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不反”。
  • 身孤影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
  • 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可智取,不可力敌  敌:抵挡,抵抗。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以实力相拼
  • 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谈风月  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 轮莫返  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手擎天  擎:举。一只手能把天举起。形容本领很大
  • 手单拳  只:单。比喻一个人力量弱小
  • 字片言  只:一个。指零星的文字和言语
  • 手空拳  只:单。指单有一双手而没有武器
  • 影孤形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
  • 鸾单凤  只:独,单;鸾:传说中风凰一类的鸟。没有配偶,孤零的一个
  • 影单形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
  • 鳞片甲  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凤孤凰  只:独,单。没有配偶,孤零的一人

只开头的成语接龙、出处

  • 第一个字是只的成语接龙    首字只的成语出处
  • 鸡斗酒  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 鸡絮酒  《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 轮不返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 轮无反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 言片语  张洁《沉重的翅膀》:“让谁听了只言片语,给你来个断章取义,你受得了吗?”
  • 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重衣衫不重人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