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国如家【ài guó rú jiā】

    成语解释: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 安国宁家【ān guó níng jiā】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 罢黜百家【bā chù bǎi jiā】

    成语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 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 jiā】

    成语解释: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一0七:“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致荣显。”

  •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成语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 不是冤家不聚头【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

    成语解释: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你每做的来不周,结下了父兄仇,抵多少不是冤家不聚头,今日在杀场上面争驰骤。”

  • 成家立业【chéng jiā lì yiè】

    成语解释: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 大方之家【dà fāng zhī jiā】

    成语解释: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大家闺秀【dà jiā guī xiù】

    成语解释: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孤家寡人【gū jiā guǎ rén】

    成语解释: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成语出处:《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欢喜冤家【huān xǐ yuān jiā】

    成语解释: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成语出处:元·童童学士《新水令·念远》:“生也因他,死也因他,恩爱人儿,冤家。”

  • 家贫如洗【jiā pín rú xǐ】

    成语解释: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不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夸家贫如洗。”

  • 家道从容【jiā dào cōng róng】

    成语解释: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成语出处:《剪灯余话·秋千会记》:“又教蒙古生数人,复有月俸,家道从容。”

  • 家破人亡【jiā pò rén wáng】

    成语解释: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 家道中落【jiā dào zhōng luò】

    成语解释: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虽然他家太爷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时拿的许多银子出来?”

  • 家书抵万金【jiā shū dǐ wàn jīn】

    成语解释:比喻家信的珍贵。

    成语出处: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家鸡野鹜【jiā jī yě wù】

    成语解释: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成语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 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

    成语解释: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 家常便饭【jiā cháng biàn fàn】

    成语解释:指家中日常的饭食。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成语出处: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论语·事夫章》:“莫教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茶饭,供侍殷勤。”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常调官好作,家常饭好吃。”

  • 家无儋石【jiā wú dàn shí】

    成语解释: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 家给人足【jiā jǐ rén zú】

    成语解释: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成语出处:《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家长里短【jiā cháng lǐ duǎn】

    成语解释: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 家无二主【jiā wú èr zhǔ】

    成语解释: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成语出处:《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家丑不可外扬【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成语解释: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化城鉴如何是各尚家风?’曰:‘不欲说。‘曰:‘为甚如此?’曰:‘家丑不外扬。’”

  • 家弦户诵【jiā xián hù sòng】

    成语解释: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怀念。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成语出处:清·张祖廉《定盦先生年谱外纪》卷上:“先生尝写文目一通付子宣曰:‘此家弦户诵之文也。’”

  • 家家户户【jiā jiā hù hù】

    成语解释: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 家贼难防【jiā zéi nán fáng】

    成语解释: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容易防范。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七:“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 家学渊源【jiā xué yuān yuán】

    成语解释: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成语出处:《北史·江式传》:“式少专家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 家见户说【jiā jiàn hù shuō】

    成语解释:每家每户都知道。

    成语出处:《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 家贫亲老【jiā pín qīn lǎo】

    成语解释: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成语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成语出处: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 千金弊帚【qiān jīn bì zhǒu】

    成语解释: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

    成语出处:宋·苏轼《次韵秦观……将入京应举》诗:“千金弊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 清官难断家务事【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成语解释: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 书香世家【shū xiāng shì jiā】

    成语解释: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 四海一家【sì hǎi yī jiā】

    成语解释: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