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秉公办理【bǐng gōng bàn lǐ】

    成语解释: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本部院凡事~,从不假手旁人。”

  • 不愧屋漏【bù kuì wū lòu】

    成语解释: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 不欺暗室【bù qī àn shì】

    成语解释: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成仁取义【chéng rén qǔ yì】

    成语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吃里爬外【chī lǐ pá wài】

    成语解释: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枪口向内的狼鼠之辈,读此亦当憬然而悟矣。”

  • 出以公心【chū yǐ gōng xīn】

    成语解释: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成语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须出以公心。”

  • 初生之犊【chū shēng zhī dú】

    成语解释: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 初生之犊不畏虎【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

    成语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成语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公事公办【gōng shì gōng bàn】

    成语解释: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他便有心公事公办,先从余荩臣下手。”

  • 寡廉鲜耻【guǎ lián xiǎn chǐ】

    成语解释: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 官报私仇【guān bào sī chóu】

    成语解释:官:公事。借助公事以泄私愤。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这狗骨头,我倒替你官报私仇!叫左右拿下去打!”

  •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成语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鬼头鬼脑【guǐ tóu guǐ nǎo】

    成语解释: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就悄悄向那小小厮说,叫把管租的管家叫了两个进来。又鬼头鬼脑,不知说了些甚么,便叫请出大爷来。”

  •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浩然之气【hào rán zhī qì】

    成语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

    成语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 假公济私【jiǎ gōng jì sī】

    成语解释: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例行公事【lì xíng gōng shì】

    成语解释: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 廉洁奉公【lián jié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

    成语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 临危不惧【lín wēi bù jù】

    成语解释: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磊落轶荡【lěi luò yì dàng】

    成语解释:轶荡:旷达。心胸坦白,行为无所拘忌。

    成语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一:“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轶荡,出于法度之外,为君者亦当以度外待之。”

  •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成语解释: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飒爽英姿【sà shuǎng yīng zī】

    成语解释:飒爽:豪迈矫健;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成语解释: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 舍己为公【shě jǐ wèi gōng】

    成语解释: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损人利己【sǔn rén lì jǐ】

    成语解释: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 天公地道【tiān gōng dì dà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成语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 为民除害【wèi mín chú hài】

    成语解释:替百姓除祸害。

    成语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 无所畏惧【wú suǒ wèi jù】

    成语解释: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成语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