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传风扇火【chuán fēng shān huǒ】

    成语解释: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成语出处:康濯《春种秋收·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 厝火燎原【cuò huǒ liǎo yuán】

    成语解释:放火燎原,比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势,差为不竞耳。”

  • 刀耕火耘【dāo gēng huǒ yún】

    成语解释:犹刀耕火种。

    成语出处: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 灯火万家【dēng huǒ wàn jiā】

    成语解释: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烽火四起【fēng huǒ sì qǐ】

    成语解释: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成语出处:

  •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反风灭火【fǎn fēng miè huǒ】

    成语解释:比喻施行德政。

    成语出处:《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

  • 风雷火炮【fēng léi huǒ pà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急躁。

    成语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 烽火相连【fēng huǒ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三》:“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

  • 忿火中烧【fèn huǒ zhōng shāo】

    成语解释:犹言怒火中烧。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甲词益狎逼。张忿火中烧,反刀直出,剁甲中颅。”

  • 胡作非为【hú zuò fēi wéi】

    成语解释:胡:乱;非:不对。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火树银花【huǒ shù yín huā】

    成语解释: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成语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 狐鸣篝火【hú míng gōu huǒ】

    成语解释: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同“狐鸣鱼书”。

    成语出处: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 黑灯下火【hēi dēng xià huǒ】

    成语解释: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 火急火燎【huǒ jí huǒ liǎo】

    成语解释:犹火烧火燎。

    成语出处:《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 火上加油【huǒ shàng jiā yóu】

    成语解释: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

  • 火尽薪传【huǒ jìn xīn chuán】

    成语解释: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成语出处: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太软,总火尽薪传也。”

  • 火龙黼黻【huǒ lóng fǔ fú】

    成语解释: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 火烛银花【huǒ zhú yín huā】

    成语解释: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成语出处:宋·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 火耕水种【huǒ gēng shuǐ zhòng】

    成语解释: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成语出处:《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晋·陆云《答车茂安书》:“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

  • 火耨刀耕【huǒ nòu dāo gēng】

    成语解释: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成语出处: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 救火投薪【jiù huò tóu xīn】

    成语解释: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 急如风火【jí rú fēng huǒ】

    成语解释: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成语出处:《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 热火朝天【rè huǒ cháo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成语出处: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 声势浩大【shēng shì hào dà】

    成语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 水深火热【shuǐ shēn huǒ rè】

    成语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四面八方【sì miàn bā fāng】

    成语解释: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 杀人放火【shā rén fàng huǒ】

    成语解释: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 扇风点火【shàn fēng diǎn huǒ】

    成语解释:指进行鼓动或煽动。

    成语出处:康濯《东方红》第13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扇风点火。”

  • 势如水火【shì rú shuǐ huǒ】

    成语解释: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 徒劳无功【tú láo wú gōng】

    成语解释: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 无法无天【wú fǎ wú tiān】

    成语解释: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无名孽火【wú míng niè huǒ】

    成语解释: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 悬河泻火【xuán hé xiè huǒ】

    成语解释: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 悬河注火【xuán hé zhù huǒ】

    成语解释: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悬河注火,奚有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