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傲雪凌霜【ào xuě líng s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冰雪严寒【bīng xuě yán hán】

    成语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成语出处: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 春风夏雨【chūn fēng xià yǔ】

    成语解释: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春色满园【chūn sè mǎn yuán】

    成语解释: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吕从庆《丰溪存稿·小园》:“小园春色丽,花发两三株。”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春兰秋菊【chūn lán qiū jú】

    成语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 春光明媚【chūn guāng míng mèi】

    成语解释: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成语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 春深似海【chūn shēn sì hǎi】

    成语解释: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

    成语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成语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 春意盎然【chūn yì àng rán】

    成语解释: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成语出处: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 春雨如油【chūn yǔ rú yóu】

    成语解释: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春雨一滴滑如油。” 明·解缙《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 大地回春【dà dì huí chūn】

    成语解释: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 等闲视之【děng xián shì zhī】

    成语解释: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电闪雷鸣【diàn shǎn léi míng】

    成语解释: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 冬裘夏葛【dōng qiú xià gě】

    成语解释: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成语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 斗转星移【dǒu zhuǎn xīng yí】

    成语解释: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 冬温夏清【dōng wēn xià qīng】

    成语解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成语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 鹅毛大雪【é máo dà xuě】

    成语解释: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

    成语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风雪交加【fēng xuě jiāo jiā】

    成语解释:风和雪同时袭来。

    成语出处: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 逢时遇节【féng shí yù jié】

    成语解释: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逢时遇节,俱赏金银。”

  • 粉妆玉砌【fěn zhuāng yù qì】

    成语解释: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成语出处:《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含苞欲放【hán bāo yù fàng】

    成语解释: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 和风细雨【hé f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成语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

    成语解释: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成语出处:五代·前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

    成语解释: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

  •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成语解释: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 寒冬腊月【hán dōng là yuè】

    成语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成语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花明柳媚【huā míng liǔ mèi】

    成语解释: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一回:“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年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 饥寒交迫【jī hán jiāo pò】

    成语解释: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成语出处:晋·陶潜《劝农》:“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宋·王谠《唐语林》卷一:“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迫,所以为盗。’”

  • 金风送爽【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成语解释: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成语出处: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 李白桃红【lǐ bái táo hóng】

    成语解释: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成语出处: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 漫天盖地【màn tiān gài dì】

    成语解释:指遍布天地之间。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 鸟语花香【niǎo yǔ huā xiāng】

    成语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