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绝如缕【bù jué rú lǚ】

    成语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成语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 巴人下里【bā rén xià lǐ】

    成语解释: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成语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 吹篪乞食【chuī chí qǐ shí】

    成语解释: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成语出处: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 荡气回肠【dàng qì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语解释: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繁弦急管【fán xián jí guǎn】

    成语解释: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宋·晏殊《蝶恋花》词:“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爱人间瑞。”

  • 抚掌击节【fǔ zhǎng jī jié】

    成语解释: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成语出处:《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 顾曲周郎【gù qǔ zhōu láng】

    成语解释: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含宫咀徵【hán gōng jǔ zhēng】

    成语解释:“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成语出处:景耀月《长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谋,含宫咀徵何悠悠!”

  • 含商咀征【hán shāng jǔ zhēng】

    成语解释: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亦作“含宫咀征”。

    成语出处:

  • 含商咀徵【hán shāng jǔ zhēng】

    成语解释:“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飞。”

  • 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

    成语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 扣人心弦【kòu rén xīn xián】

    成语解释: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 铿锵有力【kēng qiāng yǒu lì】

    成语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成语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 礼崩乐坏【lǐ bēng yuè huài】

    成语解释: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成语出处: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鸾吟凤唱【luán yín fèng chàng】

    成语解释: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成语出处:

  • 鸾歌凤吹【luán gē fèng chuí】

    成语解释:指笙箫等乐曲声。

    成语出处:

  • 袅袅余音【niǎo niǎo yú yīn】

    成语解释: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 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

    成语解释: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成语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一折:“似大姐这般玉质花容,清歌妙舞,在这歌妓中可是少也。”

  • 清耳悦心【qīng ěr yuè xīn】

    成语解释: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成语出处: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 若即若离【ruò jì ruò lí】

    成语解释: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 丝竹管弦【sī zhú guǎn xián】

    成语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成语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驷马仰秣【sì mǎ yǎng mò】

    成语解释: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成语出处: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 四面受敌【sì miàn shòu dí】

    成语解释: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 亡国之音【wáng guó zhī yīn】

    成语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

    成语解释: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

    成语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弦外之音【xián wài zhī yīn】

    成语解释: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 信口开合【xìn kǒu kāi hé】

    成语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俺张孔目怎肯缘木求鱼。”

  • 寻根究底【xún gēn jiū dǐ】

    成语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 兴云致雨【xīng yún zhì yǔ】

    成语解释: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成语出处: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 言外之意【y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 一板三眼【yī bǎn sān yǎn】

    成语解释: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