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染一尘【bù rǎn yī chén】

    成语解释: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成语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 窗明几净【chuāng míng jī jìng】

    成语解释:几: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成语出处: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

  • 规行矩步【guī xíng jǔ bù】

    成语解释: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规行矩步,安辞定色。”《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 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

    成语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成语出处: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六尘不染【liù chén bù rǎn】

    成语解释: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成语出处:唐·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

  • 肆无忌惮【sì wú jì dàn】

    成语解释: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随心所欲【suí xīn suǒ yù】

    成语解释: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纤尘不染【xiān chén bù rǎn】

    成语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成语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成语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一干二净【yī gān èr jìng】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 一清二白【yī qīng èr bái】

    成语解释:比喻清楚、明白。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一视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

    成语解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

    成语解释: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成语出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 严于律己【yán yú lǜ jǐ】

    成语解释: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 一尘不到【yī chén bù dào】

    成语解释:形容清净纯洁。

    成语出处: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 又红又专【yòu hóng yòu zhuān】

    成语解释: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 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

    成语解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成语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尊师重道【zūn shī zhòng dào】

    成语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成语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 冰清玉洁【bīng qīng yù jié】

    成语解释: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 令行禁止【lìng xíng jìn zhǐ】

    成语解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成语出处:《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 乱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象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这是霞郎的成绩。”

  • 乌合之众【wū hé zhī zhòng】

    成语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 一尘不染【yī chén bù rǎn】

    成语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成语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 与时俱进【yǔ shí jù jìn】

    成语解释:同时代一起进步,指顺应时代的潮流

    成语出处:林语堂《时代与人》:“与时俱进加入国民党之军阀虽然博得革命,却未必是‘迈进’的时代的光荣。”

  • 自由散漫【zì yóu sǎn màn】

    成语解释: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要指出极端民主化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

  • 勤俭节约【qín jiǎn jié yuē】

    成语解释: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 博学笃志【bó xué dǔ zhì】

    成语解释: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