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博览群书【bó lǎn qún shū】

    成语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成语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 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穿壁引光【chuān bì yǐn guāng】

    成语解释: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刺股读书【cì gǔ dú shū】

    成语解释:比喻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读书三到【dú shū sān dào】

    成语解释: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成语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 读书破万卷【dú shū pò wàn juàn】

    成语解释: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读不舍手【dú bù shě shǒu】

    成语解释: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参寥》:“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

  • 钝学累功【dùn xué lěi gōng】

    成语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分秒必争【fēn miǎo bì zhēng】

    成语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成语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成语解释: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 滚瓜烂熟【gǔn guā làn shú】

    成语解释: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 攻苦食俭【gōng kǔ shí jiǎn】

    成语解释:犹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 含英咀华【hán yīng jǔ huá】

    成语解释: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 鸡鸣而起【jī míng ér qǐ】

    成语解释: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

    成语解释: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成语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坚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成语解释: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成语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 艰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成语解释: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成语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 绝甘分少【jué gān fēn shǎo】

    成语解释: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 集萤映雪【jí yíng yìng xuě】

    成语解释: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 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成语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成语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 刻苦耐劳【kè kǔ nài láo】

    成语解释: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成语出处: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 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成语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成语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 临池学书【lín chí xué shū】

    成语解释: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成语出处:《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号葱葱不暇草书。”

  • 立地书厨【lì dì shū chú】

    成语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 囊萤照书【náng yíng zhào shū】

    成语解释: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成语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成语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成语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成语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勤学苦练【qín xué kǔ zh】

    成语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成语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然荻读书【rán dí dú shū】

    成语解释: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 十年磨剑【shí nián mó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成语出处: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 十年寒窗【shí nián hán c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成语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 始终如一【shǐ zhōng rú yī】

    成语解释: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