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巴山夜雨【bā shān yè yǔ】

    成语解释: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 捕风捉影【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春风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春风化雨【chūn fēng huà yǔ】

    成语解释: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 风调雨顺【fēng tiáo yǔ shùn】

    成语解释: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成语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 风潇雨晦【fēng xiāo yǔ huì】

    成语解释: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成语出处:《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风雨交加【fēng yǔ jiāo jiā】

    成语解释: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成语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风雨飘摇【fēng yǔ piāo yáo】

    成语解释: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号》:“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 风雨凄凄【fēng yǔ qī qī】

    成语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风雨如晦【fēng yǔ rú huì】

    成语解释: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风雨无阻【fēng yǔ wú zǔ】

    成语解释: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钗说道:‘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

  • 覆雨翻云【fù yǔ fān yún】

    成语解释: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成语出处: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风驰雨骤【fēng chí yǔ zhòu】

    成语解释:形容像风雨一样迅捷猛烈。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谢彦章传》:“每敦阵整旅,左旋右抽,虽风驰雨骤,亦无以喻其迅捷也,故当时骑士咸乐为用。”

  • 风雨晦暝【fēng yǔ huì míng】

    成语解释: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成语出处: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 光风霁月【guāng fēng jì yuè】

    成语解释: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 和风细雨【hé f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成语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呼风唤雨【hū fēng huàn yǔ】

    成语解释: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轻咳嗽早呼风唤雨,谁不知他气卷江湖。”

  • 疾风骤雨【jí fēng zhòu yǔ】

    成语解释: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狂风骤雨【kuáng fēng zhòu yǔ】

    成语解释: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梨花带雨【lí huā dài yǔ】

    成语解释: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列风淫雨【liè fēng yín yǔ】

    成语解释: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 阑风伏雨【lán fēng fú yǔ】

    成语解释: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同“阑风长雨”。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飘风急雨【piāo fēng jí yǔ】

    成语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飘风暴雨”。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 瓢泼大雨【piáo pō dà yǔ】

    成语解释: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 枪林弹雨【qiāng lín dàn yǔ】

    成语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成语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

    成语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成语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蜀犬吠日【shǔ quǎn fèi rì】

    成语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成语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巫山云雨【wū shān yún yǔ】

    成语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银河倒泻【yín hé dào xiè】

    成语解释: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成语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 栉风沐雨【zhì fēng mù yǔ】

    成语解释: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 骤雨狂风【zhòu yǔ kuáng fēng】

    成语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臯、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 饱经风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风霜,丝鬓如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