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碧血丹心【bì xuè dān xīn】

    成语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成千成万【chéng qiān chéng wàn】

    成语解释:形容数量极多。

    成语出处: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成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

  • 楚囊之情【chǔ náng zhī qíng】

    成语解释:指爱国之情。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í mǎ】

    成语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成语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成语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光复旧物【guāng fù jiù wù】

    成语解释: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光复旧京,疆理华夏。”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

  • 归去来兮【guī qù lái xī】

    成语解释: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国尔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国而忘家【guó é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 胡作非为【hú zuò fēi wéi】

    成语解释:胡:乱;非:不对。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锦绣河山【jǐn xiù hé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成语出处: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理所当然【lǐ suǒ dāng rán】

    成语解释:按道理应当这样。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匹夫有责【pǐ fū yǒu zé】

    成语解释: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人生自古谁无死【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成语解释: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上下同欲【shàng xià tóng yù】

    成语解释: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 随时随地【suí shí suí dì】

    成语解释: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成语出处: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 万里长征【wàn lǐ cháng zhēng】

    成语解释: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成语出处:唐·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为国捐躯【wèi guó juān qū】

    成语解释: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 血战到底【xuè zhàn dào dǐ】

    成语解释: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成语出处:唐·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 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

    成语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永志不忘【yǒng zhì bù wàng】

    成语解释:永远记住,不遗忘。

    成语出处: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于家为国【yú jiā wéi guó】

    成语解释:为国家为人民。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知你结勾他邦,可甚于家为国。”

  • 在所不惜【zài suǒ bù xī】

    成语解释: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成语出处: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 忠心耿耿【zhōng xīn gěng gěng】

    成语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 忠肝义胆【zhōng gān yì dǎn】

    成语解释: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 自力更生【zì lì gēng shēng】

    成语解释: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成语出处: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 赤胆忠心【chì dǎn zhōng xīn】

    成语解释: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 各尽所能【gè jìn suǒ néng】

    成语解释: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 护国佑民【hù guó yòu mín】

    成语解释: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成语出处:《孤本元明杂剧·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 精忠报国【jīng zhōng bào guó】

    成语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成语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 移山填海【yí shān tián hǎi】

    成语解释: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 热血沸腾【rè xuè fèi téng】

    成语解释:比喻激情高涨。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样地受感动,怎样地热血沸腾。”

  • 留取丹心照汗青【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

    成语解释: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团结一致【tuán jié yī zhì】

    成语解释: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