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闭目塞听【bì mù sè tīng】

    成语解释: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 不骄不躁【bù jiāo bù zào】

    成语解释:不骄傲,不急躁。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不近人情【bù jìn rén qíng】

    成语解释: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蔽明塞聪【bì míng sè cōng】

    成语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 不凉不酸【bù liáng bù suān】

    成语解释: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成语出处:

  • 不问不闻【bù wèn bù wén】

    成语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

  • 怅然若失【chà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处之泰然【chǔ zhī tài rán】

    成语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待人接物【dài rén jiē wù】

    成语解释: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 当耳边风【dāng ěr biān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等闲视之【děng xián shì zhī】

    成语解释: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 掉臂不顾【diào bì bù gù】

    成语解释:掉:摆动。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成语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 东风吹马耳【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

    成语解释: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成语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当耳旁风【dāng ěr páng fēng】

    成语解释: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 放任自流【fàng rèn zì liú】

    成语解释: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领导或过问。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风度翩翩【fēng dù piān piān】

    成语解释: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 风吹马耳【fēng chuī mǎ ěr】

    成语解释: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成语出处: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 甘之若素【gān zhī ruò sù】

    成语解释:若素:就像往常一样。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甘之若素。”

  • 坚贞不屈【jiān zhēn bù qū】

    成语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成语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 尖酸刻薄【jiān suān kè bó】

    成语解释: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成语出处:宋·陈抟《心相编》:“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

  • 见死不救【jiàn sǐ bù jiù】

    成语解释: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成语出处:你做的今见死不救,羞见这桃园中杀马宰乌牛。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 洁身自好【jié shēn zì hào】

    成语解释: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 嫉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成语解释: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 冷面寒铁【lěng miàn hán tiě】

    成语解释: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成语出处:《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 冷若冰霜【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成语解释: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冷言冷语【lěng yán lěng yǔ】

    成语解释: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

    成语出处:《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七:“只这冷言冷语,带讥带讪的,教人怎么当得!”

  • 冷眼旁观【lěng yǎn páng guān】

    成语解释: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成语出处:宋·朱嘉《朱文公文集续集·一·答黄直卿》:“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是首尾专为王地,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凛若冰霜【lǐn ruò bīng shuāng】

    成语解释: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落落穆穆【luò luò mù mù】

    成语解释:落落:冷落的样子;穆穆:淡薄的样子。形容待人冷淡。

    成语出处:《晋书·王澄传》:“澄嘗谓衍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衍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 冷酷无情【lěng kù wú qíng】

    成语解释: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成语出处: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

  • 冷心冷面【lěng xīn lěng miàn】

    成语解释: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

  • 冷血动物【lěng xuè dòng wù】

    成语解释: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 满腔热忱【mǎn qiāng rè chén】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充满着热烈诚挚的感情。

    成语出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