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碧血丹心【bì xuè dān xīn】

    成语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不知痛痒【bù zhī tòng yǎng】

    成语解释:是痛是痒都不知道。比喻不体贴,不关心。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 独善其身【dú shàn qí shēn】

    成语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多管闲事【duō guǎn xián shì】

    成语解释: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 负恩忘义【fù ēn wàng yì】

    成语解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同“负恩背义”。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 患得患失【huàn dé huàn shī】

    成语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假公济私【jiǎ gōng jì sī】

    成语解释: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见死不救【jiàn sǐ bù jiù】

    成语解释: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成语出处:你做的今见死不救,羞见这桃园中杀马宰乌牛。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 居心叵测【jū xīn pǒ cè】

    成语解释: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成语出处:都是这一个狗才设计骗将出来,以为自己富贵之地,是以吾阁部为奇货,居心叵测,天理不容。 清·洪楝园《县嶴猿·归神》

  • 兼善天下【jiān shà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洁身自爱【jié shēn zì ài】

    成语解释: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 宽宏大量【kuān hóng dà liàng】

    成语解释: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原)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 狼心狗肺【láng xīn gǒu fèi】

    成语解释: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 狼子野心【láng zǐ yě xīn】

    成语解释: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 利欲熏心【lì yù xūn xīn】

    成语解释: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 麻痹不仁【má bì bù rén】

    成语解释: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成语出处:明·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 人面兽心【rén miàn shòu xīn】

    成语解释: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汉书·匈奴传赞》:“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 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成语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 损人利己【sǔn rén lì jǐ】

    成语解释: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 蛇蝎心肠【shé xiē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 鼠肚鸡肠【shǔ dù jī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成语出处: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 损公肥私【sǔn gōng féi sī】

    成语解释:损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

    成语出处:《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在群众中,有些人损公肥私,无理取闹。”

  • 忘恩负义【wàng ēn fù yì】

    成语解释: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 网开一面【wǎng kāi yī miàn】

    成语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成语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 无动于衷【wú dòng yú zhōng】

    成语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 逍遥自得【xiāo yáo zì dé】

    成语解释: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小肚鸡肠【xiǎo dù jī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 徇私舞弊【xùn sī wǔ bì】

    成语解释: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 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成语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严阵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成语解释: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 一寸丹心【yī cùn dān xīn】

    成语解释:丹心:赤心,忠贞的心。一片赤诚的心。

    成语出处:唐·杜甫《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 义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

    成语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 有己无人【yǒu jǐ wú rén】

    成语解释: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虽是小事,显见有己无人,贪心不死。”

  • 一寸赤心【yī cùn chì xīn】

    成语解释:一片赤诚的心。同“一寸丹心”。

    成语出处: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 不省人事【bù xǐng rén shì】

    成语解释: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成语出处:宋·汪应辰《与朱元晦》:“问其无所苦否,则曰‘无事,无事’。寻即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