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傲睨一切【ào nì yī qiè】

    成语解释: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诗颂》:“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 拔来报往【bá lái fù wǎng】

    成语解释: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成语出处:《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 报仇雪耻【bào chóu xuě chǐ】

    成语解释: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

  • 不顾一切【bù gù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顾。

    成语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瞋目切齿【chēn mù qiè chǐ】

    成语解释: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 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

    成语解释: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 车填马隘【chē tián mǎ ài】

    成语解释: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成语出处:明·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棨戟门前,平沙堤上,何事车填马隘?”

  • 车马骈阗【chē mǎ pián tián】

    成语解释: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成语出处:唐·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衣冠杂沓,出城阙面盘游;车马骈阗,俯河滨而帐饮。”

  • 车马填门【chē mǎ tián mén】

    成语解释: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同“车马盈门”。

    成语出处:《北史·拓跋深传》:“是故馀人摄选,车马填门;及臣居边,宾游罕至。”

  • 洞察一切【dòng chá yī qiè】

    成语解释: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 断烂朝报【duàn làn cháo bào】

    成语解释: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成语出处:《宋史·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 多言多语【duō yán duō yǔ】

    成语解释:指不该说而说。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 恶有恶报【è yǒu è bào】

    成语解释: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成语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 恩有重报【ēn yǒu zhòng bào】

    成语解释: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6回:“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 废话连篇【fèi huà lián piān】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话太多。

    成语出处:毛泽东《的按语》:“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

  • 浮声切响【fú shēng qiè xiǎng】

    成语解释: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成语出处:《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

  • 感恩图报【gǎn ēn tú bào】

    成语解释: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成语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 寒蝉凄切【hán chán qī qiè】

    成语解释: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成语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 红旗报捷【hóng qí bào jié】

    成语解释:清代军队出征,打了胜仗,派专人手持红旗,急驰进京报捷。现用作报喜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四回:“刚才部里来送信,说剑南倭寇已被文隐平定,一两日就有红旗报捷到京。”

  • 急来报佛脚【jí lái bào fó jiǎo】

    成语解释: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成语出处:

  • 接连不断【jiē li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捷报频传【jié bào pín chuán】

    成语解释: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成语出处:徐迟《地质之光》:“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

  • 借交报仇【jiè jiāo bào chóu】

    成语解释:帮助别人报仇。

    成语出处:《史记·郭解列传》:“(解)以躯借交报仇。”

  • 尽忠报国【jìn zhōng bào guó】

    成语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成语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 捐躯报国【juān qū bào guó】

    成语解释: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成语出处:《元史·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 空话连篇【kōng huà lián piān】

    成语解释: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 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成语解释: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成语出处:《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 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

    成语解释: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连墙接栋【lián qiáng jiē dòng】

    成语解释:形容房屋连片。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霍光论》:“骄妻劲奴,纵横长安中,连墙接栋,比拟宸极,此岂复人臣也哉!”

  • 怒目切齿【nù mù qiè chǐ】

    成语解释: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成语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 巧夺天工【qiǎo duó tiān gōng】

    成语解释: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成语出处: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 切切此布【qiè qiè cǐ bùó】

    成语解释:旧时布告末尾的套语。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希望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切切此布。”

  • 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

    成语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