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残缺不全【cán quē bù quán】

    成语解释: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 鹄面鸠形【hú miàn jiū xíng】

    成语解释: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成语出处:《明史·忠义传七·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 黄干黑廋【huáng gān hēi sōu】

    成语解释:面容憔悴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你恋着红裙翠袖,折倒的你黄干黑廋。”

  • 鸠形鹄面【jiū xíng hú miàn】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 落花流水【luò huā liú shuǐ】

    成语解释: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成语出处: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鸟面鹄形【niǎo miàn hú xíng】

    成语解释: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 憔神悴力【qiáo shén cuì lì】

    成语解释:指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送刘椒云南归序》:“又将有他说者出,为群意气之所会,则又憔神悴力而趋之。”

  • 形容憔悴【xíng róng qiáo cuì】

    成语解释:憔悴;精神萎靡,面色不好。身体瘦弱,面色枯黄。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夫人见策形容憔悴,泣曰:‘儿失形矣!’”

  •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

    成语解释: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柳泣花啼【liǔ qì huā tí】

    成语解释:形容风雨中花柳憔悴、黯淡的情景。

    成语出处:宋·周邦彦《少年游》词:“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澹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 病骨支离【bìng gǔ zhī lí】

    成语解释: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成语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诗:“病骨支离纱帽宽。”

  • 竭尽心力【jié jìn xīn lì】

    成语解释: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 疲惫不堪【pí bèi bù kān】

    成语解释: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成语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 心力交瘁【xīn lì jiāo cuì】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成语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 柴毁骨立【chá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成语出处:《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