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

    成语解释: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惨绝人寰【cǎn jué rén huán】

    成语解释: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 惨不忍睹【cǎn bù rěn dǔ】

    成语解释: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成语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 惨不忍闻【cǎn bù rěn wén】

    成语解释: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

    成语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 惨无人道【cǎn wú rén dào】

    成语解释: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成语出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ēn yáo】

    成语解释: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分秒必争【fēn miǎo bì zhēng】

    成语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感人肺腑【gǎn rén fèi fǔ】

    成语解释: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归心似箭【guī x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成语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卢师越离家已久,归心如箭,恐怕淹留,连忙催促安道全作别。”

  • 家破人亡【jiā pò rén wáng】

    成语解释: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成语解释: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成语出处:《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 临危不惧【lín wēi bù jù】

    成语解释: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目不忍睹【mù bù rěn dǔ】

    成语解释: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成语出处: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泣不成声【qǐ bù chéng shēng】

    成语解释: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成语出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 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成语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

    成语解释: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成语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 生离死别【shēng lí sǐ bié】

    成语解释: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成语出处: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 声泪俱下【shēng lèi jù xià】

    成语解释: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成语出处:《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 视死如归【shì sǐ rú guī】

    成语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同舟共济【tóng zhōu gòng jì】

    成语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无家可归【wú jiā kě guī】

    成语解释: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寺僧见了他无了根蒂,渐渐怠慢,不肯相留。要回故乡,已此无家可归。”

  •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催人泪下【cuī rén lèi xià】

    成语解释: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成语出处: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

  • 天灾人祸【tiān zāi rén huò】

    成语解释: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

  • 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

    成语解释: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 同病相怜【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肝肠寸断【gān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比喻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