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才貌双全【cái mào shuāng quán】

    成语解释:才学相貌都好。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才华横溢【cái huá héng yì】

    成语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大惊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

    成语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大显神通【dà xiǎn shén tōng】

    成语解释: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 胆大心细【dǎn dà xīn xì】

    成语解释: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成语出处:《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多才多艺【duō cái duō yì】

    成语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成语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 点头会意【diǎn tóu huì yì】

    成语解释: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

    成语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 挤眉弄眼【jǐ méi nòng yǎn】

    成语解释:用眼睛、眉毛示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

  •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成语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解释: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能掐会算【néng qiā huì suàn】

    成语解释:能用手指掐算。指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成语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大家都说老鼠能掐会算,老鼠算到有灾难,早就逃走了。”

  • 能言善辩【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语解释: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棋逢对手【qí féng duì shǒu】

    成语解释: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 神机妙算【shén jī miào suàn】

    成语解释: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成语出处:《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 神通广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

    成语解释: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成语出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 偷偷摸摸【tōu tōu mō mō】

    成语解释: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成语出处: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

  • 无所不能【wú suǒ bù néng】

    成语解释: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 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成语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依然如故【yī rán rú gù】

    成语解释: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成语出处:唐·薛调《刘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 一扫而空【yī sǎo ér kōng】

    成语解释: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成语出处: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颖悟绝伦【yǐng wù jué lún】

    成语解释:颖悟:聪颖。绝伦:超过同辈。聪明过人。亦作“颖悟绝人”。

    成语出处:元·脱脱《宋史·张方平传》:“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

  • 智勇双全【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成语解释: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 。”

  • 足智多谋【zú zhì duō móu】

    成语解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 不相上下【bù xiāng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 聪明伶俐【cōng míng líng lì】

    成语解释: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 将遇良才【jiàng yù liáng cái】

    成语解释:将:将领;良才:高才。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 见经识经【jiàn jīng shí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 见精识精【jiàn jīng shí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同“见经识经”。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却被院中婆娘见精识精,看破了八九分。”

  • 精明能干【jīng míng néng gàn】

    成语解释: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成语出处:《新唐书·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 伶俐乖巧【líng lì guāi qiǎo】

    成语解释:伶俐:机灵;乖巧:合人心意。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歌重会珍珠衫》:“却说蒋兴歌跟随父亲做客,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会。”

  • 绝顶聪明【jué dǐng cōng míng】

    成语解释: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一说便会,一会便已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