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另眼相看【lìng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霞笺记·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实有冤苦在心。”

  • 视而不见【shì ér bù jiàn】

    成语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视若无睹【shì ruò wú dǔ】

    成语解释: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 熟视无睹【shú shì wú dǔ】

    成语解释: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成语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成语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成语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 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成语解释: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成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ù lǐ】

    成语解释: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 置之度外【zhì zhī dù wài】

    成语解释: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成语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 漠然置之【mò rán zhì zhī】

    成语解释: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成语出处: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