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目空余子【mù kōng yú zǐ】

    成语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目空余子。”

  • 气充志骄【qì chōng zhì jiāo】

    成语解释:指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 气焰嚣张【qì yàn xiāo zhāng】

    成语解释:嚣张:猖狂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成语出处:《手术台就是阵地》:“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

  • 轻世傲物【qīng shì ào wù】

    成语解释:藐视世俗,为人傲慢。

    成语出处: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纵酒猖狂。”

  • 恃才傲物【shì cái ào wù】

    成语解释: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南史·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 妄自尊大【wàng zì zūn dà】

    成语解释: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忘乎所以【wàng hū suǒ yǐ】

    成语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 心高气傲【xīn gāo qì ào】

    成语解释: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 心比天高【xīn bǐ tiān gāo】

    成语解释: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 心满意得【xīn mǎn yì dé】

    成语解释: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六:“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

  • 洋洋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

    成语解释: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成语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洋洋自得【yáng yáng zì dé】

    成语解释:犹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 沾沾自喜【zhān zhān zì xǐ】

    成语解释: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 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

    成语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自高自大【zì gā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 自鸣得意【zì míng dé yì】

    成语解释: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 自命不凡【zì mìng bù fán】

    成语解释: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成语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 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

    成语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成语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高人一等【gāo rén yī děng】

    成语解释:高过一般人。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 眄视指使【miǎn shǐ zhǐ shǐ】

    成语解释:形容骄傲的神态。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 轻视傲物【qīng shì ào wù】

    成语解释:轻:轻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众。对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里。

    成语出处: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

  • 器满将覆【qì mǎn jiāng fù】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同“器满则覆”。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不敢具宾主,若兵备则竟隅侍,鸾晏然受之。人谓其器满将覆矣。”

  • 器满意得【qì mǎn yì dé】

    成语解释: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 器满则覆【qì mǎn zé fù】

    成语解释: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亦作“器满将覆”。

    成语出处:《新唐书·苏安恒传》:“物极则复,器满则覆,当断不断,将受其乱。”

  • 傲贤慢士【ào xián màn shì】

    成语解释: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 嫉贤傲士【jí xián ào shì】

    成语解释: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独据梁山志可羞,嫉贤傲士少宽柔。”

  • 欺霜傲雪【qī shuāng ào xuě】

    成语解释: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唯我独尊【wéi wǒ dú zūn】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 惟我独尊【wéi wǒ dú zūn】

    成语解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 自我陶醉【zì wǒ táo zuì】

    成语解释: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赏。

    成语出处: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居功自满【jū gōng zì mǎn】

    成语解释: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摇旗这样的人,平时居功自满,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

  • 奋矜之容【fèn jīn zhī róng】

    成语解释:奋:振起,发扬;矜:自以为是;容:容貌,仪容。自以为比别人有能耐的一种骄傲表现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复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 好自矜夸【hào zì jīn kuā】

    成语解释:矜:自以为贤能。骄傲自满,喜欢夸耀自己

    成语出处:《周书·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谏。”

  • 气傲心高【qì ào xīn gāo】

    成语解释:傲:骄傲,轻慢。志气十分高傲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