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百花生日【bǎi huā shēng rì】

    成语解释: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成语出处: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 败柳残花【bài liǔ cán huā】

    成语解释: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笔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步步莲花【bù bù lián huā】

    成语解释: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成语出处:《南史·齐本纪下》:“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 波罗奢花【bō luó shē huā】

    成语解释:即鸡冠花。

    成语出处:

  • 残花败柳【cán huā bài liǔ】

    成语解释: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粲花之论【càn huā zhī lùn】

    成语解释: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成语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粲花之论》:“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彩笔生花【cǎi bǐ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成语出处: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 宠柳娇花【chǒng liǔ jiāo huā】

    成语解释:惹人宠爱的柳色、娇艳的花枝。形容春色。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念奴娇》词:“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吹花嚼蕊【chuī huā jiáo ruǐ】

    成语解释:①指吹奏、歌唱。②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 穿花纳锦【chuān huā nà jǐn】

    成语解释: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 簇锦团花【cù jǐn tuán huā】

    成语解释:簇:聚成团。锦:有花纹的丝织品。形容五色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象。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一回:“正出朝门,恰遇知心好友,现做太尉,叫做哈麻,领着一班女乐,都穿着绝样簇锦团花白寿衣,都戴着七星摇拽堕马妆角髻,都履着绒扣锦帮三寸凤头鞋……约有五十余人进宫而来。”

  • 洞房花烛【dòng fáng huā zhú】

    成语解释:形容结婚的景象。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 月夕花朝【yuè xī huā zhāo】

    成语解释: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则待要爱纤腰,可便似柔条,不离了舞榭歌台,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 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语解释: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语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 浮花浪蕊【fú huā làng ruǐ】

    成语解释:指寻常的花草。比喻轻浮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 分花约柳【fēn huā yuē liǔ】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亦作“分花拂柳”。

    成语出处:

  • 风花雪夜【fēng huā xuě yè】

    成语解释: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成语出处:

  • 过时黄花【guò shí huáng huā】

    成语解释: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 寒花晚节【hán huā wǎn jié】

    成语解释: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成语出处: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 花花世界【huā huā shì jiè】

    成语解释:指繁华的、吃喝玩乐的地方。也泛指人世间。

    成语出处: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 花残月缺【huā cán yuè quē】

    成语解释: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酌,莫待他花残月缺。”

  • 花花太岁【huā huā tài suì】

    成语解释:太岁:原指传说中的神名,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指穿着华丽,不务正业,只专心于吃喝玩乐的官宦和土豪。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

  • 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

    成语解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成语出处:宋·晁端礼《行香子》词:“莫思身外,且斗樽前,原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 花甲之年【huā jiǎ zhī nián】

    成语解释: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成语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

    成语解释: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成语出处:五代·前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 花街柳巷【huā jiē liǔ xiàng】

    成语解释:花、柳:旧指娼妓。旧指游乐的地方。也指妓院。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花街柳陌,众多娇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

  • 花花公子【huā huā gōng zǐ】

    成语解释: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 花里胡哨【huā lǐ hú shào】

    成语解释: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一同进到房里,见满桌堆着都是选的刻本文章,红笔对的样,花里胡哨的。”

  • 花下晒裈【huā xià shài kūn】

    成语解释: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杂纂·杀风景》:“花下晒裈。”

  • 花前月下【huā qián yuè xià】

    成语解释: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

    成语解释: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