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危与共【ān wēi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背信弃义【bèi xìn qì yì】

    成语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成语出处:《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不分彼此【bù fēn bǐ cǐ】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 不谋而合【bù móu ér hé】

    成语解释: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 布衣之交【bù yī zhī jiāo】

    成语解释: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 步调一致【bù diào yī zhì】

    成语解释: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成语出处: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 称兄道弟【chēng xiōng dào dì】

    成语解释:朋友间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见了同事周老爷一班人,格外显得殷勤,称兄道弟,好不热闹。”

  • 打成一片【dǎ chéng yī piàn】

    成语解释: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 打得火热【dǎ dé huǒ rè】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亲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原来安道全新和建康府一个烟花娼妓,唤做李巧奴,时常往来,正是打得火热。”

  • 道义之交【dào yì zhī jiāo】

    成语解释: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成语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分甘共苦【fēn gān gòng kǔ】

    成语解释: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成语出处:《晋书·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兄弟。”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辅车唇齿【fǔ chē chún chǐ】

    成语解释:辅:嘴旁颊骨。车:牙床,即牙床骨。颊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齿。指相互依存的双方。

    成语出处: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

  • 辅车相依【fǔ chē xiāng yī】

    成语解释: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分工合作【fēn gōng hé zuò】

    成语解释: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成语出处: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 肝胆相照【gān dǎn xiāng zhào】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成语出处: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 甘苦与共【gān kǔ yǔ gòng】

    成语解释: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各行其是【gè xíng qí shì】

    成语解释: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

  • 各自为政【gè zì wéi zhèng】

    成语解释: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 挂一漏万【guà yī lòu wàn】

    成语解释: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 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成语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成语出处:《列子·力命》:“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

  • 过河拆桥【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和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

    成语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和睦相处【hé mù xiāng chǔ】

    成语解释:彼此和好地相处。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 呼吸相通【hū xī xiāng tōng】

    成语解释:比喻认识一致,利害相关。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犹臂指之相使,犹呼吸之相通也。”

  • 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患难之交【huàn nàn zhī jiāo】

    成语解释: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成语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 集思广益【jí sī guǎng yì】

    成语解释: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 集腋成裘【jí yè chéng qiú】

    成语解释: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 解衣推食【jiě yī tuī shí】

    成语解释: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成语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精诚团结【jīng chéng tuán jié】

    成语解释: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 聚沙成塔【jù shā chéng tǎ】

    成语解释:聚细沙面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 离心离德【lí xīn lí dé】

    成语解释: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