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白驹过隙【bái jū guò xì】

    成语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 白云苍狗【bái yún cāng gǒu】

    成语解释: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成语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

    成语解释: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不可端倪【bù kě duān ní】

    成语解释: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 变化如神【biàn huà rú shén】

    成语解释: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变化如神。”

  • 大起大落【dà qǐ dà luò】

    成语解释: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 地老天昏【dì lǎo tiān hūn】

    成语解释:形容变化剧烈。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风云变幻【fēng yún bià huàn】

    成语解释: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南朝·梁·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之民俗,风云更盛衰。”

  • 覆地翻天【fù dì fān tiān】

    成语解释:指发生极大的事。也比喻亡国。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改头换面【gǎi tóu huàn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竿头直上【gān tóu zhí shàng】

    成语解释:比喻进步很快。

    成语出处:

  • 固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 刮目相待【guā mù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竿头日上【gān tóu rí shàng】

    成语解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成语出处:《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各式各样【gè shì gè yàng】

    成语解释: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二:“毒太阳晒得马路上的柏油发软,汽车轮辗过,就印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

  • 疾如旋踵【jí rú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成语出处: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 良药苦口【liáng yào kǔ kǒu】

    成语解释: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另眼相看【lìng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霞笺记·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实有冤苦在心。”

  • 难以预料【nán yǐ yù liào】

    成语解释:预:预先;料:料想,估计。很难预先想到。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 千变万化【qiān biàn wàn huà】

    成语解释:形容变化极多。

    成语出处:《列子·周穆王》:“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史记·贾谊列传》:“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 千奇百怪【qiān qí bǎi guài】

    成语解释: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杀人竟不偿命,不杀人到要偿命,死者生者,怨气冲天,纵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鉴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机会来了此公案。”

  • 乔装打扮【qiáo zhuāng dǎ bàn】

    成语解释: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三回:“我并不出家修道,不过是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着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复中国。”

  • 日就月将【rì jiù yuè jiāng】

    成语解释: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 日积月累【rì jī yuè lěi】

    成语解释: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

  • 日异月更【rì yì yuè gèng】

    成语解释: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文字之变,日异月更,不可穷诘。”

  • 日异月殊【rì yì yuè shū】

    成语解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成语出处: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农工商贾,厮养皂隶,所作之事,日化月迁,所说之语,亦日异月殊,以其新也。”

  • 日异月新【rì yì yuè xīn】

    成语解释: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同“日新月异”。

    成语出处: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巾履》:“近年以来,殊诡制,日异月新。”

  • 稍纵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

    成语解释: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军情瞬息万变,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就是此时,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

  •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喜怒哀乐【xǐ nù āi lè】

    成语解释: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一成不变【yī chéng bù biàn】

    成语解释: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成语出处:《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 一日千里【yī r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