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眉带眼【ān méi dài yǎn】

    成语解释: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 布衣韦带【bù yī wéi dài】

    成语解释: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 怅然自失【chà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带牛佩犊【dài niú pèi dú】

    成语解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成语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 带金佩紫【dài jīn pèi zǐ】

    成语解释: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 带砺山河【dài lì shān hé】

    成语解释: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 带罪立功【dài zuì lì gōng】

    成语解释:带着罪过建立功劳,以争取减免处罚。

    成语出处:《飞龙金传》四十三回:“陛下暂赦赵匡胤之罪,命他带罪立功。”

  • 峨冠博带【é guān bó dài】

    成语解释: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 缝衣浅带【féng yī qiǎn dài】

    成语解释: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恍然若失【hu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 连根带梢【lián gēn dài shāo】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的情节十分完整。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萧队长笑着,对于这连根带梢、清清楚楚的说法,他最喜欢。”

  • 砺带河山【lì dài hé shān】

    成语解释: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 被山带河【pī shān dài hé】

    成语解释: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 披星戴月【pī xīng dài yuè】

    成语解释: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 若有所思【ruò yǒu suǒ sī】

    成语解释: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成语出处:唐·陈鸿《长恨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 如有所失【rú yǒu suǒ shī】

    成语解释: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 若有所亡【ruò yǒu suǒ wáng】

    成语解释: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 若有所丧【ruò yǒu suǒ sàng】

    成语解释: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 惘然若失【w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成语出处:《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

  •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成语解释: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成语出处:宋 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 乌七八糟【wū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杂乱。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

    成语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 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

    成语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 心神不宁【xīn shén bù níng】

    成语解释: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么打寒噤呢?’”

  • 胡天胡帝【hú tiān hú dì】

    成语解释: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

    成语出处:《诗经·庸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 话中带刺【huà zhōng dài cì】

    成语解释: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因此待亲家母面上冷落,话中带刺。”

  • 褒衣博带【bāo yī bó dài】

    成语解释: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成语出处:《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 恍然自失【huǎ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 惘然如失【wǎng rán rú shī】

    成语解释: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迷惘,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蔡十九郎》:“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 有模有样【yǒu mó yǒu yàng】

    成语解释:形容模仿得很像

    成语出处:老舍《柳屯的》:“她好像也和我同过学,有模有样地问我这个那个的。”

  • 恍恍惚惚【huǎng huǎng hū hū】

    成语解释: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成语出处:唐·赵蕤《反经·知人》:“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