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忍无亲【ān rěn wú qīn】

    成语解释: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伯劳飞燕【bó láo fēi yàn】

    成语解释: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成语出处:《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恩不放债【ēn bù fàng zhai】

    成语解释:对亲人不宜放债。意指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

  • 骨肉离散【gǔ ròu lí sàn】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诗经·唐风·杕杜》小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 骨肉团圆【gǔ ròu tuán yuán】

    成语解释: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成人后,须教骨肉再团圆。”

  • 骨肉相残【gǔ ròu xiāng cán】

    成语解释:比喻自相残杀。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 久别重逢【jiǔ bié chóng féng】

    成语解释: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 举目无亲【jǔ mù wú qīn】

    成语解释: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成语出处:唐·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 亲离众叛【qīn lí zhòng pàn】

    成语解释:离:离开;叛:背叛。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情深骨肉【qíng shēn gǔ ròu】

    成语解释: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成语出处:《周书·于谨传》:“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 人地生疏【rén dì shēng shū】

    成语解释: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 十指连心【shí zhǐ lián xīn】

    成语解释: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 死无葬身之地【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成语解释: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写本》:“相公坚执如此,夫妇死无葬身之地矣!”

  • 素不相识【sù bù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我与你素不相识,一旦为你寄书,因而戏言,岂意遂为眷属。”

  • 视如陌路【shì rú mò lù】

    成语解释: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同“视若路人”。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11回:“当今之世,面交者多,饮酒宴乐,情若同胞,利害相关,视如陌路。”

  • 视同陌路【shì tóng mò lù】

    成语解释: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同“视若路人”。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0回:“他今有病,便视同陌路,此岂稍有人心者耶?”

  • 视若路人【shì ruò lù rén】

    成语解释: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伦,灭绝天理。”

  • 无依无靠【wú yī wú kào】

    成语解释:形容孤苦无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天啊!只道与你一竹竿到底,白头相守,那里说起半路上就抛撇了,遗下许多儿女,无依无靠。”

  • 休戚相关【xiū qī xiāng guān】

    成语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 依依不舍【yī yī bù shě】

    成语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 知疼着热【zhī téng zháo rè】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才是儿子。”

  • 至亲骨肉【zhì qīn gǔ ròu】

    成语解释:关系最近的亲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除是至亲骨肉,缓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 众叛亲离【zhòng pàn qīn lí】

    成语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自相残杀【zì xiāng cán shā】

    成语解释: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成语出处:《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 情同骨肉【qíng tóng gǔ ròu】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

  • 孤儿寡妇【gū ér guǎ fù】

    成语解释:死了父亲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妇女。泛指失去亲人,无依无靠者。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 牵肠挂肚【qiān cháng guà dù】

    成语解释: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 视同路人【shì tóng lù rén】

    成语解释: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成语出处:

  • 知疼着痒【zhī téng zháo yǎng】

    成语解释:形容对亲人的关怀、体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

  • 举眼无亲【jǔ yǎn wú qīn】

    成语解释:抬头看,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孤单无依,人地生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我举眼无亲,见了你,如见我女儿一般。”

  • 瞻云陟屺【zhān yún zhì qǐ】

    成语解释:陟:升,登;屺:没有草木的山。望云登山。比喻非常思念亲人

    成语出处:《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骨肉之情【gǔ ròu zhī qíng】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成语出处: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

  • 骨肉分离【gǔ ròu fēn lí】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骨肉团圞【gǔ ròu tuán luán】

    成语解释: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琼英入宫》:“骨肉团圞乐正浓,一封丹诏实相从,恩承淑女荣非愿,割爱双亲恨怎穷。”

  • 每逢佳节倍思亲【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成语解释:倍:更加;思:思念。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成语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