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战不殆【bǎi zhàn bù dài】

    成语解释: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鲍子知我【bào zǐ zhī wǒ】

    成语解释: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成语出处:《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不败之地【bù bài zhī dì】

    成语解释: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成语出处:《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立于不败之地【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成语解释: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成语出处:《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了如指掌【liǎo rú zhí zhǎng】

    成语解释: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 忘形之交【wàng xíng zhī jiāo】

    成语解释: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成语出处:明·杨循吉《吴中语·魏守改郡治》:“然蒲圻爱彼殷勤,竟遂弃寐告,为。忘形之交”

  • 相知有素【xiāng zhī yǒu sù】

    成语解释:素:向来。指一向互相了解的好朋友。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6回:“他人不必论,就是段芝泉等,随从总统多年,相知有素,今日亦未免生疑。”

  • 心照不宣【xīn zhào bù xuān】

    成语解释: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成语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 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

    成语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 心照神交【xīn zhào shén jiāo】

    成语解释: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成语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惟我与子。”

  • 了若指掌【liǎo ruò zhǐ zhǎng】

    成语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 知子莫若父【zhī zǐ mò ruò fù】

    成语解释: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成语出处:《管子·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知彼知己【zhī bǐ zhī j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知己知彼【zhī jǐ zhī b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

    成语解释: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知根知底【zhī gēn zhī dǐ】

    成语解释: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9回:“惟有第四件最难,必须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不但出首,还要单上开封府出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