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八方呼应【bā fāng hū yìng】

    成语解释: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成语出处: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

  • 彼倡此和【bǐ chàng cǐ hè】

    成语解释: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 不谋而合【bù móu ér hé】

    成语解释: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 不约而同【bù yuē ér tóng】

    成语解释: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成语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璧合珠联【bì hé zhū lián】

    成语解释: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成语出处:见“璧合珠连”。

  • 此呼彼应【cǐ hū bǐ yīng】

    成语解释:此:这里。彼:那里。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成语出处:

  • 桴鼓相应【fú gǔ xiāng yìng】

    成语解释: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成语出处:《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 更唱迭和【gēng chàng dié hé】

    成语解释:①彼此唱和。②指相互以诗词酬答。③指互相呼应配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当年邀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逸园》:“太史之女曰蕴玉者,自号生香居士,亦能诗,与在山更唱迭和。”

  • 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成语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里应外合【lǐ yīng wài hé】

    成语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 里外夹攻【lǐ wài jiā gōng】

    成语解释: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 缺一不可【quē yī bù kě】

    成语解释:少一样也不行。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 声气相通【shēng qì xiāng tōng】

    成语解释: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成语出处:

  • 铜墙铁壁【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语解释: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

    成语解释: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成语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成语解释: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成语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 心领神会【xīn lǐng shén huì】

    成语解释: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成语出处: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 心照不宣【xīn zhào bù xuān】

    成语解释: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成语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 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

    成语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 相得益章【xiāng dé yì zhāng】

    成语解释:指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异口同声【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成语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一倡一和【yī chàng yī hé】

    成语解释:①指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指鸣声相呼应。

    成语出处:《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珠联璧合【zhū lián bì hé】

    成语解释: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 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é】

    成语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 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成语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成语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遥相呼应【yáo xiāng hū yìng】

    成语解释: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成语出处:《清史稿 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为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

  • 一唱一和【yī chàng yī hè】

    成语解释: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一搭一档【yī dā yī dàng】

    成语解释:指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

    成语出处:周立波《夏天的晚上》:“两个朋友一搭一档的,说了许多挖苦这首歌的话,实际上是挖苦因为这首歌而惹起了伤感的人们。”

  • 如出一辙【rú chū yī zhé】

    成语解释: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 二仙传道【èr xiān chuán dào】

    成语解释: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 儿女英雄【ér nǚ yīng xióng】

    成语解释: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

    成语解释: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并肩作战【bìng jiān zuò zhàn】

    成语解释: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成语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 遥相应和【yáo xiāng yìng hè】

    成语解释:遥:远。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成语出处:《清史稿·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伪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