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堪一击【bù kān yī jī】

    成语解释: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成语出处: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槁形灰心【gǎo xíng huī xīn】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衰弱,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

  • 精疲力尽【jīng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劳身焦思【láo shēn jiāo sī】

    成语解释: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成语出处:《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日以继夜【rì yǐ jì yè】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柔肤弱体【róu fū ruò tǐ】

    成语解释:指柔弱的身体。

    成语出处: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 《三国志·魏志·王朗传》

  • 若不胜衣【ruò bù shèng yī】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成语出处:《淮南子·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 身心交瘁【shēn xīng jiāo cuì】

    成语解释: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劳。

    成语出处:石三友《金陵野史 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 沈腰潘鬓【shěn yāo pān bìn】

    成语解释:形容姿态、容貌美好(特指男子)。

    成语出处:南·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 三好两歉【sān hǎo liǎng qiàn】

    成语解释: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

  •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 xún】

    成语解释: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 痛哭流涕【tòng kū liú tì】

    成语解释: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

    成语解释: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gē】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半身不遂【bàn shēn bù suí】

    成语解释: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成语出处: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

  • 槁项黄馘【gǎo xiàng huáng xù】

    成语解释:杭:枯干;项:颈项;馘:脸。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成语出处:《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 面黄肌瘦【miàn huáng jī shòu】

    成语解释: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 肝肠寸断【gān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比喻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 蒲柳之姿【pú liǔ zhī zī】

    成语解释:蒲柳: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伸为早衰。旧时称自己体质弱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 如醉如梦【rú zuì rú mèng】

    成语解释: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恭兄文字状子已投之当路,如醉如梦,面前事尚不能管得,何可望以等。”

  • 食少事繁【shí shǎo shì fán】

    成语解释: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同“食少事烦”。

    成语出处: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晋书·宣帝纪》

  • 如坐针毡【rú zuò zhēn zhān】

    成语解释: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成语出处:《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如不胜衣【rú bù shèng yī】

    成语解释: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成语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

  • 撕心裂肺【sī xīn liè fèi】

    成语解释:撕碎心,使肺裂。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有时也可做疼痛到了极点。撕:动词。裂:使动用法,使……裂。

    成语出处:

  • 生不如死【shēng bù rú sǐ】

    成语解释:活着还不如死去。指人的处境十分恶劣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 半身不摄【bàn shēn bù shè】

    成语解释:摄:引持。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或半边肢体瘫痪

    成语出处:《魏书·孟鸾传》:“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摄,扶载归家,其夜亡。”

  • 病势尪羸【bìng shì wāng léi】

    成语解释:尪羸:瘦弱。病势严重,身体瘦弱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 病病殃殃【bìng bìng yāng yāng】

    成语解释: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四章:“为个穷放蚕的闺女,病病殃殃的,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值得这么用心,花这么大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