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穿壁引光【chuān bì yǐn guāng】

    成语解释: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刺股读书【cì gǔ dú shū】

    成语解释:比喻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发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成语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成语解释: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成语解释: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

    成语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成语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 挥汗如雨【huī hàn rú yǔ】

    成语解释: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鸡鸣而起【jī míng ér qǐ】

    成语解释: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 将勤补拙【jiāng qín bǔ zhuō】

    成语解释:以勤奋弥补笨拙。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 苦尽甘来【kǔ jìn gān lái】

    成语解释: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 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成语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成语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 起早贪黑【qǐ zǎo tān hēi】

    成语解释: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咱们命苦的人,起早贪黑,翻土拉块,吃柳树叶子。”

  • 勤能补拙【qín néng bǔ zhuō】

    成语解释: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成语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 勤学苦练【qín xué kǔ zh】

    成语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成语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勤学好问【qín xué hǎo wèn】

    成语解释: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成语解释: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夙兴夜寐【sù xīng yè mèi】

    成语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成语出处:《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夙夜匪懈【sù yè fěi xiè】

    成语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成语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 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

    成语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 心灵手巧【xīn líng shǒu qiǎo】

    成语解释: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 宵旰焦劳【xiāo gàn jiāo láo】

    成语解释: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成语出处:《明史·章懋传》:“此下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

  • 宵旰图治【xiāo gàn tú zhì】

    成语解释: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成语出处:《明史·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 宵旰忧劳【xiāo gàn yōu láo】

    成语解释: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成语出处:《明史·吴时来传》:“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 宵旰忧勤【xiāo gàn yōu qín】

    成语解释: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成语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本署院任京秩时,伏见朝廷崇尚节俭,宵旰忧勤,属在臣工,尤宜惕厉。”

  •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

    成语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映雪读书【yìng xuě dú shū】

    成语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 引锥刺股【yǐn zhuī cì gǔ】

    成语解释: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幼学壮行【yòu xué zhuàng xíng】

    成语解释: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