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不忍释【ài bù rěn shì】

    成语解释: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 捶胸顿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成语解释: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 愤世嫉俗【fèn shì jí sú】

    成语解释: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成语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感恩戴德【gǎn ēn dài dé】

    成语解释: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过门不入【guò mén bù rù】

    成语解释: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恨之入骨【hèn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形容痛恨到极点。

    成语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 疾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成语解释: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成语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 疾首蹙额【jí shǒu cù é】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嫉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成语解释: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 嚼穿龈血【jiáo chuān yín xuè】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仇恨。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 怒目切齿【nù mù qiè chǐ】

    成语解释: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成语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 切齿腐心【qiè chǐ fǔ xīn】

    成语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情深意重【qíng shēn yì zhòng】

    成语解释:情意深重。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 忍无可忍【rěn wú kě rěn】

    成语解释: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

    成语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成语出处:《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

    成语解释: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食肉寝皮【shí ròu qǐn pí】

    成语解释: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

  • 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g】

    成语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 天怒人怨【tiān nù rén yuàn】

    成语解释: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 为民除害【wèi mín chú hài】

    成语解释:替百姓除祸害。

    成语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笑容可掬【xiào róng kě jū】

    成语解释: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 笑逐颜开【xiào zhú yán kāi】

    成语解释: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 一见钟情【yī jiàn zhōng qíng】

    成语解释: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

    成语出处: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 一往情深【yī wǎng qíng shēn】

    成语解释: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成语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冤家路窄【yuān jiā lù zhǎi】

    成语解释:仇敌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 怨入骨髓【yuàn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成语出处:《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 助纣为虐【zhù zhòu wéi nüè】

    成语解释: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

    成语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成语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 鄙夷不屑【bǐ yí bù xiè】

    成语解释:指轻视;看不起。

    成语出处: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 愁眉苦脸【chóu méi kǔ liǎn】

    成语解释: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同流合污【tóng liú hé wū】

    成语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爱不释手【ài bù shì shǒu】

    成语解释: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成语出处: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