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成败得失【chéng bài dé shī】

    成语解释: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 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

    成语解释: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 除邪惩恶【chú xié chéng è】

    成语解释: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成语出处: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 触目警心【chù mù jǐng xīn】

    成语解释: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 断织劝学【duàn zhī quàn xué】

    成语解释: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成语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 罚不当罪【fá bù dāng zuì】

    成语解释: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成语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犯颜极谏【fàn yán jí jiàn】

    成语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 讽一劝百【fěng yī quàn bǎi】

    成语解释: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成语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 覆车之鉴【fù chē zhī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成语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 覆舟之戒【fù zhōu zhī jiè】

    成语解释: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 覆车之戒【fù chē zhī jiè】

    成语解释: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成语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 丰屋之戒【fēng wū zhī jiè】

    成语解释:指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成语出处:《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 狗吠之警【gǒu fèi zhī jǐng】

    成语解释: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成语出处:《汉书·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

  • 改行自新【gǎi xíng zì xīn】

    成语解释: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闻王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亲近仁人……朕甚嘉焉。”

  • 后车之戒【hòu chē zhī jiè】

    成语解释: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下篇:“复辙在前,永作后车之戒。”

  • 祸首罪魁【huò shǒu zuì kuí】

    成语解释: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成语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谏争如流【jiàn zhēng rú liú】

    成语解释: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 鉴往知来【jiàn wǎng zhī lái】

    成语解释: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成语出处:《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金玉良言【jīn yù liáng yán】

    成语解释: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 就地正法【jiù dì zhèng fǎ】

    成语解释: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

  • 稽古振今【jī gǔ zhèn jīn】

    成语解释: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成语出处: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稽古振今,士风一奋。”

  • 歼一警百【jiān yī jǐng bǎi】

    成语解释:杀一个人来敬告一批人。

    成语出处:清·夏燮《后序》:“歼一警百,消其观望。”

  • 鉴前毖后【jiàn qián bì hòu】

    成语解释: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成语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老林说》:“鉴前毖后,通三省而筹之,为曲突徙薪之计,建久安长治之谋。”

  • 金石良言【jīn shí liáng yán】

    成语解释: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 警愦觉聋【jǐng kuì jué lóng】

    成语解释: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 叩马而谏【kòu mǎ ér jiàn】

    成语解释: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成语出处:《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 苦口良药【kǔ kǒu liáng yào】

    成语解释: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苦口逆耳【kǔ kǒu nì ěr】

    成语解释: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 苦口婆心【kǔ kǒu pó xīn】

    成语解释: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成语出处:《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

  • 能不称官【néng bù chèn guān】

    成语解释:才能跟职位不相称。

    成语出处:《汉书·刑法志》:“德不称位,能不称官。”

  • 前车之鉴【qián chē zhī jiàn】

    成语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成语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 前覆后戒【qián fù hòu jiè】

    成语解释: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 前车可鉴【qián chē kě jiàn】

    成语解释:鉴: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成语出处:《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覆性成,前车可鉴。”

  • 前危后则【qián wēi hòu zé】

    成语解释: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成语出处: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 前辙可鉴【qián zhé kě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同“前车之鉴”。

    成语出处:宋·陈亮《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