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鳌头独占【áo tóu dú zhàn】

    成语解释: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 百读不厌【bǎi dú bù yàn】

    成语解释: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成语出处: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百炼成钢【bǎi liàn chéng gāng】

    成语解释: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成语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 逼上梁山【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 才子佳人【cái zǐ jiā rén】

    成语解释: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成语出处: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成语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 除暴安良【chú bào ān liáng】

    成语解释: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成语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 帝王将相【dì wáng jiòn xiàng】

    成语解释: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成语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动人心弦【dòng rén xīn xián】

    成语解释: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成语出处: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 待月西厢【dài yuè xī xiāng】

    成语解释:指情人私相约会。

    成语出处:唐·元稹《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登界游方【dēng jiè yóu fāng】

    成语解释: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 粉墨登场【fěn mò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成语出处:臧懋循《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

  • 悱恻缠绵【fěi cè chán mián】

    成语解释: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

    成语出处: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宁不愿风肆好,月常圆。乐融融,悱恻缠绵,堪媲美孟和桓。”

  • 敢作敢当【gǎn zuò gǎn dāng】

    成语解释: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5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

  • 固若金汤【gù ruò jīn tāng】

    成语解释: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成语出处:《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 汉官威仪【hàn guān wēi yí】

    成语解释: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 横冲直撞【héng chōng zhí zhuàng】

    成语解释:乱冲乱撞,蛮横无理。

    成语出处:明·李贽《续焚书·与友人论文》:“凡作文皆从外边攻进里去,我谓文章就时而攻打出来,就他城池,食他粮草,统率他兵马,直冲横撞,搅得他粉碎,故不费一毫气力而自然有余也。”

  • 呼之欲出【hū zhī yù chū】

    成语解释: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成语出处: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活灵活现【huó líng huó xiàn】

    成语解释: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 火眼金睛【huǒ yǎn jīn jīng】

    成语解释: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 劫富济贫【jié fù jì pín】

    成语解释:劫:强取;济:救济。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成语出处: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25回:“ 劫富济贫,自张一帜。”

  • 荆棘塞途【jīng jí sè tú】

    成语解释: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

  • 科班出身【kē bān chū shēn】

    成语解释: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成语出处: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 梨园弟子【lí yuán dì zǐ】

    成语解释: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 梨园子弟【lí yuán zǐ dì】

    成语解释: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 捻土为香【niǎn tǔ wéi xiāng】

    成语解释:捏泥成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

    成语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五卷:“捻土为香事有因,如今宜假不宜真。”

  • 破军杀将【pò jūn shā jiāng】

    成语解释:①军被破,将被杀。指全军覆没。②攻破敌军,杀死敌将。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

  • 其应如响【qí yìng rú xiǎng】

    成语解释: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成语出处:《子华子·晏子》:“如以匙勘钥也,如以玺印涂也,必以其类,其应如响。”

  • 人情冷暖【rén qíng lěng nuǎn】

    成语解释: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迁叟》诗:“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

  • 柔肠寸断【róu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成语出处:清·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 神通广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

    成语解释: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成语出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 市井之徒【shì jǐng zhī tú】

    成语解释: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 世态炎凉【shì tài yán liáng】

    成语解释: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 替天行道【tì tiān xíng dào】

    成语解释: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