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渡陈仓【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成语解释: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成语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唇枪舌剑【chún qiāng shé jiàn】

    成语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大步流星【dǎ bù liú xīng】

    成语解释: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大打出手【dà dǎ chū shǒu】

    成语解释: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成语出处: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 弹尽粮绝【dàn jìn liáng jué】

    成语解释:作战中弹药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 刀光剑影【dāo guāng jiàn yǐng】

    成语解释: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动如脱兔【dòng rú tuō tù】

    成语解释:比喻行动敏捷。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短兵相接【duǎn bīng xiāng jiē】

    成语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 饿虎扑食【è hǔ pū shí】

    成语解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成语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

    成语解释: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成语出处:《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 蜂拥而上【fēng yōng ér shàng】

    成语解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 攻其不备【gōng qí bù bèi】

    成语解释: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成语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孤军奋战【gū jūn fèn zhàn】

    成语解释: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成语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 金鸡独立【jīn jī dú lì】

    成语解释: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

  • 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

    成语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 乱作一团【luàn zuò yī tuán】

    成语解释: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成语出处: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 骂不绝口【mà bù jué kǒu】

    成语解释:骂声不断。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乃令经板夹而锯之,致死骂不绝口。”

  • 你死我活【nǐ sǐ wǒ huó】

    成语解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斗争非常激烈。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 怒火中烧【nù huǒ zhōng shāo】

    成语解释: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成语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 炮火连天【pào huǒ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 拍案惊奇【pāi àn jīng qí】

    成语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成语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

    成语解释: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成语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枪林弹雨【qiāng lín dàn yǔ】

    成语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成语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擒贼先擒王【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成语解释: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成语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切中要害【qiē zhōng yào hài】

    成语解释: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成语出处: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 视死如归【shì sǐ rú guī】

    成语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

    成语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天昏地黑【tiān hūn dì hēi】

    成语解释: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亦形容异常利害。

    成语出处: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危机四伏【wēi jī sì fú】

    成语解释: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 狭路相逢【xiá lù xiāng féng】

    成语解释: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成语出处:汉·乐府诗《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 血肉横飞【xuè ròu héng fēi】

    成语解释: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

    成语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