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淡无光【àn dàn wú guāng】

    成语解释: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 不成体统【bù chéng tǐ tǒng】

    成语解释: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 不逞之徒【bù chěng zhī tú】

    成语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 不近人情【bù jìn rén qíng】

    成语解释: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不可理喻【bù kě lǐ yù】

    成语解释: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 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

    成语解释: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 不伦不类【bù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成语出处: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 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

    成语解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不期而然【bù qī ér rán】

    成语解释: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成语出处:宋·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 百结愁肠【bǎi jié chóu cháng】

    成语解释:指愁绪如结无法解开。

    成语出处:宋·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词:“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 惨然不乐【cǎn rán bù lè】

    成语解释:表情凄楚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

  • 茶饭无心【chá fàn wú xīn】

    成语解释: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 愁山闷海【chóu shān mèn hǎi】

    成语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 得步进步【dé bù jìn bù】

    成语解释: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 高傲自大【gāo à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 弄月嘲风【nòng yuè cháo fēng】

    成语解释: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旁敲侧击【páng qiāo cè jī】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 拍案惊奇【pāi àn jīng qí】

    成语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成语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

    成语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成语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 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

    成语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成语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不以为意【bù yǐ wéi yì】

    成语解释: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ō】

    成语解释: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 愁云惨雾【chóu yún cǎn wù】

    成语解释: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成语出处:宋·释道源《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时有圆应长者,出众作礼问曰:‘云愁雾惨,大众呜呼,请师一言,未在告别。’”

  • 愁肠百结【chóu cháng bǎi jié】

    成语解释:愁肠:忧愁的心肠。百结:极多的结头。忧愁苦闷的心肠好象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愁肠百结虚成着,口口口行没处论。”

  •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 不可收拾【bù kě shōu shí】

    成语解释: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 不共戴天【bù gòng dài tiān】

    成语解释: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 无可奈何【wú kě nài hé】

    成语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 坐卧不宁【zuò wò bù níng】

    成语解释: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 付之一叹【fù zhī yī tàn】

    成语解释: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计较长短,付之一叹罢了。”

  • 打鸡骂狗【dǎ jī mà gǒu】

    成语解释: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肥皂》:“你今天怎么尽闹脾气,连吃饭时候也是打鸡骂狗的。”

  • 不可饶恕【bù kě ráo shù】

    成语解释:饶恕:原谅过错、冒犯或失礼之处。指不能原谅

    成语出处:王朔《我是“狼”》:“特别是那时,这种发现都会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背叛。”

  • 云愁雾惨【yún chóu wù cǎn】

    成语解释:愁苦凄惨的云雾。因心中愁惨,看外景也带上了情感色彩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林阳山峰院志端禅师》:“云愁雾惨,大众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