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鞍前马后【ān qián mǎ hòu】

    成语解释: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 跋前踬后【bá qián zhì hòu】

    成语解释: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百发百中【bǎi fā bǎi zhòng】

    成语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 百举百全【bǎi jǔ bǎi quán】

    成语解释: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郭嘉传》:“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 百年之后【bǎi nián zhī hòu】

    成语解释:死的讳称。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 奔逸绝尘【bēn yì jué chén】

    成语解释: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

  • 不耻最后【bù chǐ zuì hòu】

    成语解释: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 不得已而为之【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成语解释: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 不了了之【bù liǎo liǎo zhī】

    成语解释: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成语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 百下百全【bǎi xià bǎi quán】

    成语解释: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 百事大吉【bǎi shì dà jí】

    成语解释: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 百岁之后【bǎi suì zhī hòu】

    成语解释:死的讳称。

    成语出处:《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李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 背前面后【bèi qián miàn hòu】

    成语解释:指或当面或背后。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五回:“若是一顿钯打退妖精,你看他得胜而回,争嚷功果;若战他不过,被他拿去,却是我的晦气,背前面后,不知骂了多少弼马温哩!悟净,你休言语,等我去看看。”

  • 不顾前后【bù gù qián hòu】

    成语解释:比喻毫无顾忌。

    成语出处:《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 才貌双全【cái mào shuāng quán】

    成语解释:才学相貌都好。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 残缺不全【cán quē bù quán】

    成语解释: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 藏头露尾【cáng tóu lù wěi】

    成语解释: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成语出处: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 承前启后【chéng qián qǐ hòu】

    成语解释: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 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

    成语解释: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 承先启后【chéng xiān qǐ hòu】

    成语解释: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成语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才貌兼全【cái mào jiān quán】

    成语解释:既有才学,容貌又美。同“才貌双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

  • 才貌俱全【cái mào jù quán】

    成语解释:俱:全,都。既有才学,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双绝”、“才貌双全”、“才貌两全”。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 才貌两全【cái mào liǎng quán】

    成语解释: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 才貌双绝【cái mào shuāng jué】

    成语解释: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闻足下大名,果然才貌双绝。”

  • 超前绝后【chāo qián jué hòu】

    成语解释:指超越前人,以后也无一可相比。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

  • 耻居王后【chǐ jū wáng hòu】

    成语解释:指在文名上耻于处在不及己者之后。

    成语出处:《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 大材小用【dà cái xiǎo yòng】

    成语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成语出处:《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 大而化之【dà ér huà zhī】

    成语解释: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等闲视之【děng xián shì zhī】

    成语解释: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 斗酒只鸡【dǒu jiǔ zhī jī】

    成语解释: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成语出处: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 独一无二【dú yī wú èr】

    成语解释: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 笃而论之【dǔ ér lùn zhī】

    成语解释: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成语出处:晋·裴启《语林》:“林公云:‘文度著腻颜,挟《左传》,逐郑康成,自为高足弟子;笃而论之,不离尘垢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