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生恶死【ài shēng wù sǐ】

    成语解释: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 不得善终【bù dé shàn zhōng】

    成语解释: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 百死一生【bǎi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成语出处:《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成语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出死入生【chū sǐ rù shēng】

    成语解释: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成语出处: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之神,感天动地。”

  • 鼎成龙去【dǐng chéng lóng qù】

    成语解释:指帝王去世。

    成语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鼎成龙升【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成语解释: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 鼎湖龙去【dǐng hú lóng qù】

    成语解释: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成语出处: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 饿莩遍野【è piǎo biàn yě】

    成语解释: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饿殍遍野【è piǎo biàn yě】

    成语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

    成语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风前残烛【fēng qián cán zhú】

    成语解释: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成语出处: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 风中秉烛【fēng zhōng bǐng zhú】

    成语解释: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海门张仲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

  • 风烛残年【fēng zhú cán nián】

    成语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 风中之烛【fēng zhōng zhī zhú】

    成语解释: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 风烛之年【fēng zhú zhī nián】

    成语解释: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 粉骨碎身【fěn gǔ suì shēn】

    成语解释: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 风烛草露【fēng zhú cǎo lù】

    成语解释: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

    成语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宫车晏驾【gōng chē yàn jià】

    成语解释: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 骨化形销【gǔ huà xíng xiāo】

    成语解释:指死亡。

    成语出处:唐·元稹《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

  • 含笑九泉【hán xiào jiǔ quán】

    成语解释: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 狐死兔泣【hú sǐ tù qì】

    成语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 狐兔之悲【hú tù zhī bēi】

    成语解释: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 家破人亡【jiā pò rén wáng】

    成语解释: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 进退存亡【jìn tuì cún wáng】

    成语解释: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

    成语出处:《周易·乾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 久归道山【jiǔ guī dào shān】

    成语解释: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成语出处:

  • 溘然长往【kè rán cháng wǎng】

    成语解释: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成语出处:《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 溘然长逝【kè rán cháng shì】

    成语解释:指死去。

    成语出处: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乃归未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

  • 龙去鼎湖【lóng qù dǐng hú】

    成语解释:指帝王去世。

    成语出处: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门殚户尽【mén dān hù jìn】

    成语解释:指全家死亡。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

  • 暮景残光【mù jǐng cán guāng】

    成语解释: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成语解释:暮气:黄昏时的烟霭;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成语出处:宋·陆游《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楼堞参差暮气昏。”

  • 僾见忾闻【ài jiàn xì wén】

    成语解释:僾: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 披麻戴孝【pī má dài xiào】

    成语解释: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 人命危浅【rén mìng wēi qiǎn】

    成语解释: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