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承先启后【chéng xiān qǐ hòu】

    成语解释: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 读书种子【dú shū zhǒng zǐ】

    成语解释: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 风流儒雅【fēng liú rú yǎ】

    成语解释: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 附庸风雅【fù yōng fēng yǎ】

    成语解释: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 富丽堂皇【fù lì táng huáng】

    成语解释: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 粉妆玉砌【fěn zhuāng yù qì】

    成语解释: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成语出处:《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古为今用【gǔ wéi jīn yòng】

    成语解释: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成语出处:毛泽东《书信选集 致陆定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横僿不文【héng sài bù wén】

    成语解释: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成语出处: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当太平之世,地地相等,无有都会、乡邑之殊……无据乱世,学校全聚京都,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

  • 金碧辉煌【jīn bì huī huáng】

    成语解释: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二回:“朝圣殿中绛纱衣,金霞灿烂;彤廷阶下芙蓉冠,金碧辉煌。”

  • 锦上添花【jǐn shàng tiān huā】

    成语解释: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 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成语解释: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成语出处:《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 能写会算【néng xiě huì suàn】

    成语解释: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从小儿她叔叔叫她念书认字,甚么书儿都念过,甚么字儿都认得,学得能写会算。”

  • 巧夺天工【qiǎo duó tiān gōng】

    成语解释: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成语出处: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 琴棋书画【qín qí shū huà】

    成语解释: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 识文断字【shí wén duàn zì】

    成语解释: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寿比南山【shòu bǐ nán shān】

    成语解释: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 斯文扫地【sī wén sǎo dì】

    成语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 识字知书【shí zì zhī shū】

    成语解释:指有文化知识。

    成语出处: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 推陈出新【tuī chén chū xīn】

    成语解释: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成语出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 稳如泰山【wě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 未识一丁【wèi shí yī dīng】

    成语解释: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修辞立诚【xiū cí lì chéng】

    成语解释: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成语出处:《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

    成语解释: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成语出处: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 洋为中用【yáng wéi zhōng yòng】

    成语解释: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成语出处: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一穷二白【yī qióng èr bái】

    成语解释: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 用夏变夷【yòng xià biàn yí】

    成语解释: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 知书达礼【zhī shū dá lǐ】

    成语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 装点门面【zhuāng diǎn mén miàn】

    成语解释:装点:装饰;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装点着门面。”

  • 自甘堕落【zì gān duò luò】

    成语解释: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须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堕落。”

  • 别有洞天【bié yǒu dòng tiān】

    成语解释:比喻另有一番境界。

    成语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不识一丁【bù shí yī dīng】

    成语解释: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 不识之无【bù shí zhī wú】

    成语解释: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成语解释: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惟鱼之一物,美不胜收。”

  •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

    成语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 目不识丁【mù bù shí dīng】

    成语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