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问诸水滨【wèn zhū shuǐ bīn】

    成语解释: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无官一身轻【wú guān yī shēn qīng】

    成语解释: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子由生第四孙》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 无以塞责【wú yǐ sè zé】

    成语解释: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人,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

  • 误人子弟【wù rén zǐ dì】

    成语解释: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 逍遥事外【xiāo yáo shì wài】

    成语解释:①指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指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 信口胡言【xìn kǒu hú yán】

    成语解释: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 一方之任【yī fāng zhī rèn】

    成语解释: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成语出处:《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 引咎自责【yǐn jiù zì zé】

    成语解释: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成语出处:《晋书·庾亮传》:“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

  • 一身二任【yī shēn èr rèn】

    成语解释:任:职务,责任。一个人承担两种职务。

    成语出处:《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引过自责【yǐn guò zì zé】

    成语解释: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感类篇》:“灾变恶征,何为至乎?引过自责,恐有罪。”

  • 引咎责躬【yǐn jiù zé gōng】

    成语解释: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同“引咎自责”。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 责无旁贷【zé wú páng dài】

    成语解释: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

  • 责有攸归【zé yǒu yōu guī】

    成语解释:攸:所;归:归属。是谁的责任,就该归谁承担。指份内的责任不容推卸。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体要疏》:“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 置身事外【zhì shēn shì wài】

    成语解释: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这彭仲翔却在背后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 指李推张【zhǐ lǐ tuī zhāng】

    成语解释:指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成语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 昼警夕惕【zhòu jǐng xī tì】

    成语解释:日夜警惕戒慎。

    成语出处:宋·沈括《延州谢到任表》:“敢不尽虑力行,求神圣责任之实;昼警夕惕,思天地亭育之恩。”

  • 罪责难逃【zuì zé nán táo】

    成语解释: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 避重就轻【bì zhòng jiù qīng】

    成语解释: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刘挚《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 插科打诨【chā kē dǎ hùn】

    成语解释: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 虎兕出柙【hǔ sì chū xiá】

    成语解释: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讲是说非【jiǎng shì shuō fēi】

    成语解释: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成语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受钗》:“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讲是说非?”

  • 不可动摇【bù kě dòng yáo】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 己溺己饥【jǐ nì jǐ jī】

    成语解释: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妻离子散【qī lí zǐ sàn】

    成语解释: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 无关紧要【wú guān jǐn yào】

    成语解释: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 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

    成语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 以天下为己任【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成语解释: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成语出处:《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滑头滑脑【huá tóu huá nǎo】

    成语解释:形容人狡诈、不诚实。也指圆滑,不肯负责任。

    成语出处:林语堂《上海颂》:“及那些滑头滑脑的旅馆茶房的都市三呼:你真是伟大而不可思议啊!”

  • 自我批评【zì wǒ pī píng】

    成语解释: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 自我安慰【zì wǒ ān wèi】

    成语解释:指自己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

  • 国家大事【guó jiā dà shì】

    成语解释: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 互相推托【hù xiāng tuī tuō】

    成语解释: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成语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彼此互相推托,皆齐之不收,反遗之以与金人用。”

  • 毫不关心【háo bù guān xīn】

    成语解释: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